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 第934章:开始第二条公路,长荆大道

第934章:开始第二条公路,长荆大道

  大唐宝钞开始印刷。

  但刚刚忙完这件事,又有人找李恪。

  李恪感觉自己现在就是工具人一样,挺无奈的。

  都说当皇帝好,但是当皇帝之后,李恪就觉得其中的劳累。

  这才一个月,讲究忍忍,迟点之后再找出个好方法,慢慢偷懒才行。

  来的是武士彟,他准备返回荆州。

  作为荆州大都督,他是不能离开太久的。

  “陛下,您之前是不是想修路,从长安城到荆州城?”

  武士彟问道。

  在世民大道之前,李恪准备修路的是从长安城到荆州城这条路。

  那时候武士彟还收到女儿武如意的通知,让他进行配合,后来又说要修世民大道,于是就一直落下。

  武士彟一直记得这件事,并且非常在意,觉得如果两个大城池之间能够修建一条路的话,那么两个城池之间必定能够大大发展。

  “确有此意。”

  “你怎么突然提起?”

  李恪好奇问道。

  武士彟怎么说都是自己两个女人的父亲。

  故而李恪对他很客气,不仅赐座,还亲自给他倒茶。

  “谢陛下。”

  “臣是想这条路还能不能修?”

  “臣觉得两个大城之间若是修路,必定能够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大大推动发展以及稳定的问题。”

  武士彟谢过李恪的倒茶,随即正色道。

  对李恪,他是不敢因为两个女儿嫁给对方就飘起来。

  君是君,臣是臣,永远不可逾越这条线,哪怕是李恪对他再怎么好。

  “你想修路?”看書喇

  李恪眉头微皱道。

  修路他也想,不过不知道有没有那个余钱。

  而且现在的一些大家族还在商议,他们大多数是要修建通往国外的道路。

  对于那些比较偏远的道路,李恪能够放权,让他们去操作,将来的收入可以分给他们。

  但是对于国内的道路,李恪希望能够尽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省得以后出现事情而显得被动。

  故而对于国内的道路,李恪是想修建,但是却还没有动工,是想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以及够不够钱的问题。

  刚刚修建一条世民大道,现在还没有开始收费呢。

  “是的陛下。”

  “陛下觉得如何呢?”

  武士彟点点头道。

  “朕也支持修路。”

  “只是不知道现在朝廷有没有那么多钱修路。”

  “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朕不知道够不够修路的钱。”

  李恪叹息道。

  当家之后才知道当家的困难。

  最近一直都在忙,李恪好久没有计算过内库有多少钱了。

  至于国库,国库一直都没有多少钱,李二在位的时候到处都要钱,他过得并不富裕,远没有自己好。

  “这......”

  “要不以工代赈,专门给那些流民机会?”

  武士彟咬咬牙说道。

  尽管朝廷不承认到处有流民一事。

  但是,事实上,大唐到处都是有流民的,而且不少。

  这几年年年都有天灾,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现在都没有彻底安稳下来。

  武士彟敢这样和李恪说,一方面是因为李恪是自己女婿,另一方面是李恪刚刚上位。

  若还是先皇在位,他自然是不敢这么说的。

  “以工代赈?”

  李恪诧异看向武士彟。

  这个时代竟然出现了这样的词?

  还是说武士彟也是穿越人士中的一员?

  不过想了想,李恪哑然失笑,觉得自己想太多。

  不过以工代赈的确可以考虑,能够大大减少大唐的开支,同时还能对大唐有好处,对大唐的百姓也得到很大的整顿,天下流民才能真正减少,大唐能够真正强大起来。

  “是的,陛下以为如何?”

  武士彟郑重点头道。

  这次从荆州城赶往长安城,他就看到不少流民。

  一路上他都在想,如何才能解决流民问题,给天下百姓真正一个太平世界,而不是一个局部的太平。

  “值得一试!”

  “哪怕不成功,也能提供一个场所给他们。”

  “武都督,朕就将这件事交给你,你以国家的名义建一个工厂...不,是公路局,登记他们的信息......”

  李恪想了想,沉声道。

  从公路局开始,为天下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吧。

  耕种还是需要人种的,但是耕种的成本比较差,不是强国之道,而且有杂交水稻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种植。

  以前朝廷鼓励农民耕耘,是因为要稳定朝政,而且每年的粮食还可能产粮不够吃,所以提高农民的地位。

  现在,自己当权,时代应该慢慢变的,耕耘是一个出路,工作是一个出路,还有其他也是一个出路。

  “是,臣遵旨!”

  武士彟当即激动应是。

  为大唐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义不容辞。

  而且他感觉,这一次像是开创先河,若是成功必定大大改变大唐的阶级问题。

  “传旨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

  李恪想了想,决定召集他们商议一下。

  第二条公路,而且事关公路局,李恪觉得有必要告知他们。

  “臣等拜见陛下。”

  杜如晦等人行礼。

  看到武士彟也在这里,觉得有点意外。

  不过意外归意外,他们倒不会说其他的什么。

  “武士彟,你来说。”

  李恪看向武士彟。

  随即,武士彟将想法告知众人。

  同时,还将公路局,以工代赈等想法说出。

  “陛下,流民一事......”

  “与其给流民机会,不如给有需要的百姓机会?”

  杜如晦面带尴尬。

  大唐境内没有流民,这是高层们的共识。

  但真正有没有流民,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

  流民不可能绝,就好像乞丐不可能绝一个道理。

  有些流民可以给他们机会,但是有些流民却不应该给。

  与其给他们创造机会,还不如给有需要的百姓创造机会。

  毕竟那些百姓才是真正想要改变,却又无法改变的百姓。

  “可以都给机会。”

  李恪想了想,点点头道。

  “陛下,是否会影响农耕?”

  “万一多数百姓都不想农耕,想去修路......”

  长孙无忌说道。

  农耕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若是种田的百姓都去修路,那国家岂不是本末倒置?

  “采取限制的方式,令种田户一家只能出多少人去修路等方式。”

  李恪想了想,出言道。

  还是集思广益好,不需要自己想那么多。

  以后大方向自己决定,小方向让他们去想。

  比如修路,自己确定修路,让他们选择修哪里的路。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