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接班人> 第139章 清军入关

第139章 清军入关

  “那就不麻烦将军了,两万把燧发枪够用了,”毛利雄思索了一番后,只能硬着头皮这样开口说道。

  虽然自己有些积蓄,但还是没有奢侈到花几千万购买燧发枪的地步。

  “既然大名只需要两万把,那就两万把吧,还有一件事跟你说一下。”

  秦天露出一丝失望之色,错过了一笔大买卖真是可惜。

  “什么事情?”毛利雄这一次小心了许多。

  “我想接管岛根县的石见银山!”秦天淡淡开口。

  毛利雄众人闻言顿时一惊,石见银山可是他们扶桑的命脉,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白银,可都是从石见银山获取的,要是没了石见银山他们不敢想象后果。

  “石见银山是整个扶桑的,我做不了主啊。”毛利雄哭丧着脸说道。

  “既然都要对抗幕府了,还怕他们干什么?”秦天说着就悄悄地给毛利雄和他的手下洗了一下脑。

  经过秦天的洗脑,毛利雄等人忽然觉得秦天说的很有道理,既然都已经决定对幕府了,似乎也不用再在意幕府的态度了。

  同时他们突然对秦天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是一种敬畏和崇拜相结合的感觉,让他们不敢再对秦天生出半点反抗之心。

  “将军说的有道理,以后石见银山就交给将军开采。”没有了心理负担以后,毛利雄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好,这才是明智之举嘛,等你以后统治了整个扶桑,到时候想要什么没有?整个扶桑都是你的。”

  秦天给毛利雄画了一个大饼。

  正在秦天收服毛利雄的时候,盛京的皇太极则下达了进攻山东的命令。

  上次阿巴泰在济南城被秦家军剿灭五万清军,阿巴泰逃回盛京后被皇太极军法狠狠地处置了一番。

  皇太极从那时候开始就对这个秦家军重视起来,他们清军和明军作战那么久,还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大的伤亡。

  由于一次折损了五万兵马,所以皇太极没有马上就去找秦家军报仇,而是选择了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后来在听到秦家军大败李自成和左良玉的消息后,皇太极更是慎重起来。

  前段时间得到在星京的探子汇报,秦家军似乎在大量出海,已经有七八万秦家军走了,星京最多只剩下了两万士兵。

  皇太极觉得这是一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已经可以调动二十万大军了。

  凭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对付秦家军的一两万士兵应该没问题,下定决心以后,皇太极就下令多尔衮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兵山东,剿灭秦家军一雪前耻。

  其实不光是一雪前耻那么简单,只要把秦家军剿灭了,明朝就没有什么可以抵抗自己的力量了,自己以后入住大明也会轻松很多。

  七月十二日,清军在多尔衮为主帅,阿巴泰、代善、硕托、多铎四人为副帅往山东而去。

  这一次清军直接从东胜城入关,一路上没有遇到一点抵抗,明军看到清军入关而来都是吓得落荒而逃。

  崇祯得到清军入关的消息后,也是震惊不已,崇祯也不清楚现在清军入关的目的,如果是劫掠粮草的话,还没有到秋收季节,没办法,崇祯只得下令孙传庭带领十五万大军前去阻击清军。

  孙传庭得到命令以后连忙带领十五大军前往拦截,双方在大同府遭遇,大战一场,最终以孙传庭损失五万兵马落荒而逃,清军则损失两万兵马。

  剩下的十八万清军继续往山东前进,崇祯得到孙传庭大败的消息以后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好在看清军的动向是往山东而去,不是往京城而来,这也让崇祯放心不少。

  早朝上,崇祯开口问道:“此次清军入关,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建议。”

  “此次清军似乎是往山东而去,联系到上次清军在济南城吃了一个大亏,他们肯定是往星京而去,臣以为还是不要管他们之间的恩怨为好。”首辅大臣陈演开口说道。

  “难道就让这群清军在我大明四处劫掠不成?”崇祯不悦道。

  “就连孙传庭总督都打不过清军,我们大明还有谁能够对付得了清军呢?”陈演问道。

  听到这话崇祯也只有叹息一声,现在的大明确实没有一个能打的将军,孙传庭算得上是最骁勇善战了,既然连他都对付不了清军,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够对付清军。

  崇祯也知道了秦天去扶桑了的消息,至于去扶桑干什么,还派那么多秦家军过去,崇祯不用调查也知道,肯定是秦天在扶桑遇到什么事情了。

  现在正是星京兵力空虚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帮一下的话,以后秦天回来肯定会怨恨自己,可是又该怎么帮呢?崇祯陷入了纠结。

  “皇上我看这一次清军去星京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就让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快哉!”

  这时国丈周奎也站了出来开口说道。

  听到周奎的话,崇祯又有些意动,清军和秦家军一直都是崇祯的两个心腹大患,清军就不说了,他们一直在关外虎视眈眈,就想趁着明朝虚弱的时候闯起取而代之。

  至于秦家军以他们前面那三次战力,就让崇祯感到担忧,这种百战百胜而且还是以少胜多,如果再让秦家军发展一段时间,恐怕整个明朝都将无人是他的敌手。

  秦家军要是造反的话,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还要可怕的多。

  正在崇祯思索的时候,陈演也开口说道:“皇上,国丈说的对,我们可以趁着清军和秦家军两败俱伤的再出手。”

  “臣也附议国丈的建议!”大理寺少卿刘广也站了出来。

  “臣等也附议!”

  接着就是越来越多的大臣站了出来,他们都看好这一次机会,只要剿灭这一波的清军和秦家军,那大明就又能高枕无忧了。

  见所有人都赞成这个计划,崇祯也无奈起来,只得叹息一声同意这个决策。

  崇祯当即下令道:“左良玉领命,封你为平清将军,带领十五万大军前往山东剿灭清军,注意隐蔽等清军和秦家军两败俱伤之后再出手!”

  “末将领命!”

  左良玉大喜,自从来到京城以后,天天就是上朝和待在府邸,简直就是难受的要死,这哪里有以前在一方称王称霸来的痛快。

  现在终于又能掌握兵权了,只要把清军和秦家军剿灭,他左良玉就是大功一件,又能报秦家军九江城之仇,真是一箭双雕,左良玉越想越兴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2.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3.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4.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5.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6.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7.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8.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9.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0.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1.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3.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4.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5.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6.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7.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9.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0.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1.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2.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3.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4.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