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75章 暴跳如雷的西夏国主

第375章 暴跳如雷的西夏国主

  李乾顺和李察哥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疑惑。

  “谁回来了?”

  李乾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又确认了一遍。

  外面的人说道:“李良辅李帅回来了。”

  李良辅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熙河路已经打完了?

  就算打完了,主帅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回来!

  李乾顺和李察哥出了去。

  李乾顺让人宣李良辅上来。

  李良辅一进来,李乾顺的脸色就阴沉得仿佛戴了一张恐怖的面具一样。

  李良辅蓬头垢面,一脸狼狈,是头猪都看出来他是打了败仗逃回来的。

  李良辅立刻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上次派他去援助辽国抗金,三万大军被金军摁在地上来回摩擦,他逃回来了,也是跪在这里。

  没有丝毫误差,连跪地的动作都一样。

  甚至连哭出来的音量都一样,更不要说脸上那些微表情。

  “陛下!陛下!”

  李乾顺阴沉着脸,压低声音问道:“发生了什么,你怎么回来了?”

  “我们……臣……臣有罪!嵬名也立他轻信宋军,将我军引入宋军埋伏,我军全军覆没!”

  说完,李良辅又大声哭嚎起来。

  不在场的背锅,这个道理不仅在大宋行得通,在西夏也一样。

  更何况嵬名也立已经被党松那批人在黄河边砍了脑袋。

  死人是最好用的。

  李乾顺的面色苍白如纸,他慢悠悠站起来,艰难地走过去,阴恻恻地盯着李良辅。

  他很想说点什么,但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的全身都在颤抖,最后才挤出一句话来:“七万人全部没了?”

  李良辅用力点了点头,像一个被欺负了回娘家的小媳妇儿一样,那叫一个委屈。

  随后,将自己一路回来编好的故事,说给了李乾顺听。

  在李良辅的故事里,自己之所以兵败,完完全全就是嵬名也立的错。

  听下来,会让人觉得一头猪都比嵬名也立聪明。

  听完后,李乾顺一个趔趄,差点没有没站稳,还是李察哥过来搀扶助:“皇兄!”看書溂

  李乾顺用手捂着额头,深吸了几口气,说道:“来人!将李良辅打入天牢!”

  “陛下恕罪,臣是被嵬名也立误导了啊!陛下!”

  李察哥说道:“陛下,现在国朝是用人之际,先革除李良辅军职,回家候审,眼下最重要的是处理接下来的局面。”

  李乾顺心中再如何恼怒,也会尊重李察哥的建议。

  更别说现在打了大败仗,李察哥就显得更加重要。

  李乾顺对李良辅怒道:“滚回家好好反省!”

  “谢陛下!臣告退!”

  李良辅走之前,看了李察哥一眼。

  之前推荐他南下的是嵬名安惠,是给他立功的机会。

  现在李良辅在心里将嵬名安惠骂了一百遍。

  李乾顺说道:“宰相呢?”

  “在宥州。”

  李乾顺问道:“要不要传召回京?”

  李察哥说道:“臣以为先暂时不必。”

  “为何?”

  “此事先暂时不要声张,以免影响军心。”

  “你说得对!”李乾顺来回走了两转,心急如焚。

  没有人能体会到此刻李乾顺的心情,只有他知道当这个家有多难。

  他三岁登基,国母梁氏把持朝政,为了稳政治地位,梁氏南下伐宋,被打得大败而归。

  后来刘法多次痛击西夏,甚至将西夏逼得沙漠深处,是辽国出面,才稳住了宋灭西夏的步伐。

  后来李乾顺就按照大宋的要求,将李姓重新改成赵姓,表示彻底臣服。

  好不容易等来了大宋被金国压制,自己在宋夏贸易赚了大钱,对国内军政全面改善。

  本以为……

  “是朕冒进了!”李乾顺后悔不已。

  “陛下先不必自扰。”

  李乾顺说道:“去将嵬名安惠传召回来,将横山的兵力收回来,朕要重新给赵官家写国书。”

  李察哥连忙说道:“万万不可,现在京兆府必然已经知晓我军南下,在边境布下重兵,若是撤回来,宋军北上,后果不堪设想。”

  “对对,是朕昏了头。”李乾顺这才醒悟过来,“现在如何处理?”

  “先按兵不动,陛下先回去歇息。”

  “那嵬名安惠呢?”

  李察哥说道:“宰相在横山,至少能稳大局,先不要急着召回来。”

  “具体如何处理?”

  “既然宋国河北面临刘豫大军的压力,陕西必然无法打持久战役,鹿死谁手还未知。”

  这么一说,李乾顺倒也冷静下来几分。

  “对,还有刘豫在河北给宋国施压。”李乾顺喃喃说道,“先让宰相留在横山,以待时机,宋国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了。”

  “陛下圣明。”

  李察哥当然有他的政治目的。

  与李乾顺聊完,李察哥转身去了李良辅那里。

  李察哥冷冷问道:“说吧,事情到底是怎样的?”

  李良辅又将自己编造的故事说了一遍。

  “你知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找死?”

  李良辅吓得赶紧将实情说了一遍,然后求饶道:“晋王殿下饶命,若是殿下能保住末将,末将愿意为殿下做任何事。”

  “放心,本王不会让你死。”

  “谢殿下!”

  李察哥回去后,转身开始给张浚写密信。

  他在心中痛斥了嵬名安惠,并且将发动战争的主要责任全部推给了嵬名安惠,而他李察哥,因为帮助宋朝说了几句话,完全被冷落在一边。

  还好我李察哥历经千险、排除万难,终于冒着极大的风险,给你张浚写了这封信,放心,我是永远支持大宋的,我会在大夏朝堂不留余力支持大宋,早日粉碎嵬名安惠惨无人道的想法。

  这就是典型的两面吃。

  如果大宋战败了,张浚派人将李察哥写信的事情告之给李乾顺,李察哥完全可以这样解释:臣是为了麻痹宋朝人,给我军赢得准备时间。

  如果大宋战胜了,李察哥就会站出来说:陛下,我早就说过不要跟宋朝开战,还好我跟张浚关系不错,事情我来摆平吧。

  在皇宫内辗转反侧的李乾顺,又开始焦虑起来。

  要不要将兴庆府的精锐也调度到横山,趁着宋朝还在准备阶段,倾国之力抢占先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