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金革之声> 第五百七十一章:东方行省

第五百七十一章:东方行省

  统一联合东方行省,自旧帝国宪宗永寿年间就被纳入帝国版图。

  当年是属于黑水都护府的一部分,到了近代改革时期,和极北流放地分离,从那之后就形成了如今这东方行省的版图。

  并入帝国之初,这里依然如当年一般不适合人生存。

  宪宗皇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以及一波又一波的人口迁移,才渐渐将这片非人之地,经营得能让华族人生存下去。

  当然,仅仅是能生存下去还不够,还要能在当地工作,为国家创造利益。

  帝国不会,也不能要一片不能产生收益的废地。

  可就在这片上土地上,连粮食都很难能种得出来,哪里还能得来收益呢?

  还真不是没有,仔细找找还是有的。

  比如矿产资源。

  东方行省的矿产资源可以用“相当多”来形容了。

  光是在地表可堪叹到的矿,都已经足够旧帝国开采了几百年。

  近代又发现了大量的地下矿脉,直接让东方行省,成为了目前统一联合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来源地。

  而且,在近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东方行省的粮食产业也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东方行省种粮难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条件恶劣。

  撇开这一条不淡,解冻后的东方行省土地肥沃程度,足以让每个农民喜极而泣。

  当时保守估计,只要东方行省的耕地面积达到百分之十,并且顺利收获。

  其产粮总量甚至能超越南方几个藩属国热带产粮区的总和。

  所以,若撇开气候因素,东方行省可以说是粮食天堂了。

  唯一阻止这个“天堂”诞生的,也就只有那气候因素的问题了。

  所以到了近代改革时期,农业部确立了分季种植和耐寒作物的政策,让东方行省的耕地面积增加到改革前的数十倍之多。

  到了今时今日,东方行省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高度。

  这么说吧,养活因为战争而大量涌入统一联合境内的数千万甚至上亿难民,几乎都全都是靠着东方行省产出的粮食。

  就这,每年都有富余的产量,可以供给给燕王和归义王的封地。

  这几乎是半个北方的人口密集区了。

  而东方行省出产的矿石,又供应了全国百分之二十的兵工厂需求。

  粮食和矿产,这两样很重要。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整个东方行省最重要的产业,并不是这两样或者只是其中之一。

  而是……奴隶产业。

  因为,东方行省掌控着全球最大的奴隶市场和来源地。

  也就是,如今的秃头奴保护区。

  保护区内两千余万秃头奴,全都是法律承认的奴隶,是统一联合乃至全世界最多且最便宜,质量还很好的奴隶来源地。

  而且,东方行省东南沿海的港口,还是东半球几乎所有奴隶的运输集散地,每日往返这里的运奴船不计其数,总量甚至都超越了一些繁华的商贸港口。

  每一个统一联合的公民,其购买的奴隶都要从东方行省发货。

  但从奴隶这一项来说,东方行省确实是占有垄断地位的。

  占有如此庞大的奴隶资源,让东方行省的人力资源成本几乎为零。

  除了少量雇佣人员外,脏活累活全部都由奴隶来干,所以说成本几乎为零。

  东方行省的实际掌控者或势力,也因为垄断了奴隶产业,而赚得盆满钵满。

  每一个本地奴隶卖出去,减去一些计算复杂的小成本,东方行省的净收益也能占到售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一个外来奴隶卖出去,东方行省也能从中抽取百分之二十的佣金和中介费。

  这份买卖,可以说是闭着眼赚钱。

  有学者这样形容东方行省:

  “东方行省抓住了帝国的胃和刀,甚至还有贵族的‘手脚’。”

  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也实实在在的警醒了当时的旧帝国朝廷。

  所以,燕王府暗中多了一个职责。

  那就是监视东方行省。

  然而,如今的燕王早就已经忘记了这个职责的初衷所在。

  心里想的全是占有整个东方行省,拿下这片统一联合境内最后的“净土”。

  这个“净土”的意思,就是指最后一片还可能有未开发资源的土地。

  全世界都在盯着呢,可惜没有人敢出手去争夺。

  这都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最大的势力。

  统一联合奴隶商人协会总会。看書喇

  这组织名字是挺长的,就和它所拥有的关系网一样漫长。

  顾名思义,这个组织就是由统一联合全国的奴隶商人,共同构成的组织。

  因为奴隶交易本身,就和那些贵族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毕竟,能用得起奴隶的多半都是贵族或者豪商,总之就是最不好惹的那类人。

  而能赚那么多黑心钱,却还能不被国家机关所制裁的,那就不只是那类人了。

  至少在统一联合中是这样。

  统一联合的前身统合会,就是由南方资本家群体建立起来的,其根基多半是那些下南洋的商人。

  这帮人之中,也有做奴隶生意的。

  毕竟南洋诸国的那些蛮子,也是奴隶市场的抢手货。

  抢手的原因嘛……就是便宜咯。

  同样是干奴隶生意的,南方和北方又没有太多瓜葛,南方的奴隶买卖都是小规模高质量交易,和北方大规模低质量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了。

  而且南方地区,本身就是统一联合以及大部分藩属国的“腹地”,根本不需要把奴隶运到北方去卖。

  没有瓜葛,利益甚至完全相反,但又勉强算是同行。

  像这样的两拨人……

  说没有关系,估计都没人会相信。

  毕竟,从旧帝国近代改革,到如今统一联合的时期。所有在政府中关于削减甚至取缔东方行省垄断地位的提案,都被不知道原因给莫名的提前否决掉了。

  甚至连一次相关表决都没能召开。

  这就不禁让人有所怀疑了。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国家政府的高层之中,保护着东方行省那些垄断奴隶贩子的利益。

  直到今天,统一联合议会政府中,和奴隶生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议员,占比高达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三。

  而他们又有一票盟友和党派,凑在一起能把这个百分比提高到五十以上。

  五十以上,这恰好是议案通过和否决的衡量值了。

  这帮人,有能力影响整个国家。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在如今的统一联合之中,不是所有人都害怕议会表决的。

  比如,手里有兵的燕王殿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