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金革之声> 第四百八十九章:太祖爷的风格

第四百八十九章:太祖爷的风格

  虽然樱宁姑姑不理自己,但李敖也不敢离开她的身边,只能默默跟着她,漫步在略显混乱的亨舍罗港内。

  港内忙碌着的人们,都有意无意的在避开他们。

  有的是因为他的“名声”,还有的是因为察觉到危险的本能反应。

  任谁都看得出,走在前头的长公主殿下心情很不好,谁都不敢触这霉头。

  “侄儿,你觉得那些所谓的蛮子,真的就和我们不一样吗?

  他们的命,就真的不值钱吗?”

  李敖也察觉的到姑姑不高兴,刚刚还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但现在听她这话,他便明白了个大概了。

  这已经很明显了,分明就是对自己叫人去抓蛮子来当炮灰的举动不满了啊。

  可这不应该啊?我说得很小声啊?还是特意贴耳说的,而且她当时都已经走出去蛮远的了......

  这究竟是怎么听到我说话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解释了起来。

  “樱宁姑姑荣禀,若是只靠眼观,小侄认为他们和我华族苗裔并无太大不同,虽然长相和身材都有些不一样,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和蛮子依旧算是同族。

  但他们缺少教化,上不识圣人,下不读诗书,整日在山林里与禽兽为伴。

  其文字如同鸡爪、鸡肠,与其说那是所谓的文字,倒不如说是小儿胡乱的涂鸦。

  其吃食更是原始,时常茹毛饮血,所食用之肉类都未曾烹煮便食用,令人作呕。

  我族随有食用鱼烩之习惯,然鱼烩和那些仍染着鲜血的飞禽走兽之肉不同,此乃是我族钻研多年的传统吃法,自然不是那些蛮子可以轻易学去的。

  且那蛮子大多本性野蛮,特别是那瀛洲之地的矮矬子们。

  其对待弱者之残忍恶毒,简直非人。

  综上所述,侄儿认为,蛮子不过是长相形似人,但其余之一切皆非人。

  对待像如此的非人之人,自然不必平等善待之。

  侄儿不知说得对否,请姑姑赐教。”

  李敖说得很认真,而且说的全部都是他的心里话,这些话也完美的契合了统一联合内部,对于“非同胞”的看法。

  当然,这可不是闭关锁国、愚昧无知的表现,如果统一联合真这么干了,那又怎么可能依靠武力横扫全球,所向披靡呢?

  一个传承数千载的文明,和一个继承了这个文明的千年帝国,再到如今这个诞生不到一百年的大陆统一联合。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骄傲的,是无比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他们从没有封闭自己,也没有看低过自己的对手,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蛮子。

  敌人,永远都是要被重视的。

  而他们所想要毁灭的敌人,就更加是要被重视的。

  类似李敖的这种,十分“高高在上”的歧视性看法。

  其实只不过是对敌人的蔑视,其实包括李敖在内的大多数华族人,都很清楚自己口中所谓的“蛮子”,其实也创造出了不少还算是绚烂的文明,甚至有部分一度还出现了追上甚至赶超古华族文明的迹象。

  但老祖宗的教导不能忘。

  华族的先辈征战四方,在数千年的漫长光阴之中,毁灭的蛮族不计其数,因此也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专门对付蛮子的理论方法,传承保留至今。

  其中为代表的,便是蛮夷论。

  这本书是华族人的必读书之一,只要是你认识字,这本书就必须读,很多重要的公务员考试都有从其中选题的,而且分数占比都很高。

  这本书,就是华族内部那对蛮子根深蒂固的鄙夷和蔑视的最初起源。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不便论述。

  但可以确认的是,其内容放到任何一个位面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禁书。

  而且是最高级别的禁书,看了就等同于犯罪的那种。

  但就是这样一本书,被华族人视作信仰一般的诵读了近千年。

  并将其中的一切理论视作真理,并运用到了漫长的战争之中。

  从而给无数的“蛮子”,带去了难以想象的滔天灾祸。

  这一切,不是因为这书写得很好。

  而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旧帝国的开国之君太祖皇帝。

  这是一本很疯狂的书,没人知道一位开创了千年帝国的伟大帝王,究竟是怎样写出如此一本,充满了滔天恨意的书,就好像除了同胞以外,所有的“蛮子”都和这位帝王有血海深仇一般。

  其实这非常矛盾,至少对于统一联合国内的史学家们来说,这非常矛盾。

  因为在历史上,太祖皇帝是旧帝国历史上难得的“老好人”。

  老好人到什么程度呢?那些嚣张跋扈的开国功臣,他一个没杀,甚至到死都嘱咐太子不要为难他们。

  而对待百姓,他就像一个无时不刻不在担心孩子的“慈父”似的。

  一天到晚,都在担心他们。

  吃不吃得饱啊?有肉吃吗?住的房子还算结实吗?睡得香吗?晚上冷吗?

  有时候担心的彻夜难眠,扯淡一般的叫来值夜太监,让其派人出宫看看,瞧瞧城里的百姓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搞得太监们摸不着头脑,只能照着他的意思去办。

  然后就把长安的老百姓吓得不轻。

  这大半夜的,莫名其妙有宫里头来的死太监敲门,问你需要帮忙不?

  这可真是忒吓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上门抓人来了。看書溂

  老百姓自然是不敢使唤那些公公,但有些个胆子大的也试探了一下。

  可没想到这帮死太监和侍卫们,干起活儿来还真卖力,干完了都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干完活儿,天都亮了,那帮死太监们这才匆忙赶回宫禀报皇帝。

  皇帝这时也刚好要去早朝了,他仔细想想老是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就琢磨着把这件事交给一个新的部门来管。

  上朝时,他就提出来了。

  “朕!要建立一个机构!专门帮助百姓干一些实事!大事小事都可以!

  名字朕都想好了!

  就叫:国立志愿者服务中心!”

  好吧,这就不对劲了,为什么这名字听着就那么不得劲儿呢?

  放到今天确实没问题。

  可这tn是一千多年前啊!

  更离谱的是,这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到现在还存在着呢。

  就在长安旧城青云坊250号。

  没错,就是250号。

  这街道号码也是太祖爷提出来的,还把自己的皇宫设为了001号。

  虽然至今也没人懂这俩数字背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依旧一直沿用至今了。

  房产证上清清楚楚写着呢。

  长安旧城朱雀大街001号宅。

  现任户主:李轩。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