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极品人渣:开局杀了武大郎> 第390章 雨化田京城杀人

第390章 雨化田京城杀人

  开封府,西厂。

  雨化田今日没有去杀人,他在等着有人找上门。

  从梅州回来后,雨化田便一直在杀人,算起来昨日杀的兵部侍郎徐柏熊,他已经杀了四品以上官员六名,六品以上官员四十八名。

  还有一些在抄家、追捕过程中,闹事、阻拦、反抗的大小喽啰,则不计其数。

  燕青来了之后,雨化田觉得很多事情轻松许多了。

  比起史文恭来,燕青的确更适合官场。

  燕青知道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又该回避。

  不像史文恭,打架杀人是把好手,可是和朝廷里的那些高官勾心斗角,却远远不够用。

  赵福金将燕青借用了一段时间,这次雨化田决定收网,便将燕青又要了回来。

  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雨化田这次收网之快,杀人之多,实属罕见。

  京城震惊。

  百姓拍手称快!

  这些被抓、被杀的官吏,罪名很多。

  最常见的便是贪腐!

  还有一些泄露国家机密,勾结辽国、金国。

  大宋166年了,传到赵佶手中是第八代,如果算上如今的太子坐朝,应该是第九代了。

  贪腐,是这个赵家天下最大的问题!

  虽然都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是大宋这赵家朝廷,已经被蛀虫、硕鼠们啃食一光,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骨架了。

  就拿兵部侍郎徐柏熊来说,据他承认,贪污的白银要超一亿两,其他珍宝无数,光田庄就是八十多万亩,养着的私兵六千多人。

  太子很愤怒,一个兵部侍郎,竟然贪污了这么多银子,要知道前几年财政最好的时候,国库一年才进账一亿六千万两银子。

  太子很开心,要蔡京、李邦彦、雨化田等人快点将这一亿两银子找出来,国库早已空虚,需要进点银子才能建东宫改造一下,他准备像他老子赵佶一样学习,多娶些妃子。

  好好享受生活!

  虽然到处在打仗,可是开封还是很稳定的,自己这个时候不好好享受,难道等老了动不得了再享受?

  享受第一条便是扩充后宫,将全国各地的美女都选进宫中来。

  不过还是要控制总量,再多也不能超过三千个,否则对父皇赵佶是一种侮辱。

  抓贪官,好啊,使劲的抓,抓到了就抄家!

  徐柏熊该死,也要等把银子吐出来才砍他脑袋。

  其他的贪官,少则几百万两,多则几千万两。

  开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这些贪官污吏,都该死!

  不仅仅是抄家,要凌迟处死!

  这些被抓、被处死的贪官的罪名中,没有一条是谋逆罪,毕竟刘贵妃与帝姬遇刺这件事情,还一直被朝廷死死地压着。

  人,可以查!

  罪,可以找!

  朝廷里的官,随便查!

  大宋到了这一步,几乎可以说,无官不贪!

  只要与刘贵妃遇刺案相关联的官员,用贪腐罪一查,便可以抓起来处死了。

  西门庆看着手上的一份文书,这是一个官员的忏悔书。

  写得真好啊!

  这位官员是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副相王成梁。

  王成梁被抓的时候,正在自己小院中吃饭。

  很简朴的一顿饭,两个窝窝头,一碟榨菜,还有一壶最便宜的烧酒。

  王成梁曾因清廉公正,拒绝一个亲侄子想当个县令小官的请求,被八十岁的老母亲用扫把打上大街,被人广为称赞。

  连皇帝赵佶都赐他“两袖清风”的牌匾,官升两级,提拔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副相。

  王成梁为人孝顺,一直陪伴着老母亲住在西街这个小院子当中。

  院子很小,还被老母亲养了几只母鸡,显得有些拥挤。

  王成梁虽然不认得史文恭,可是也见过西厂的服饰。

  当史文恭出示文书后,王成梁倒也淡然处之,“我王某虽身居高位,可心中不敢负皇恩,一直秉公职守,心存敬畏之心。”

  “这些人举报我贪污五百万两之事,纯属诬蔑。”

  “要查你们便查,如果查不出什么问题来,你们可要仔细看看门口挂着的“两袖清风”的牌匾,那可是当今圣上御赐。”

  史文恭倒没想到这王成梁还这般镇定,很多时候他带队去抓人,这些个贪官一见到西厂的人,不是瘫软在地,便是屁滚尿流。

  甚至有的贪官痛哭流涕,说自己日夜难寐,就是担心这一天到来。

  现在西厂的人来了,他也可以放下心了。

  虽然也有个别反抗,想要拼死一搏的,那便让他死得其所。

  像王成梁这般淡定的官员还真是少见。

  “王大人,当真是清廉啊,吃得这般寒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东街的破落户呢。”

  王成梁眼睛一瞪,“寒酸?能吃饱就行。”

  “想当年河南发大水,淹死无数人,别说一个窝窝头,就是一块树皮也能救人。”

  “我如今能吃上窝窝头,喝上一口烧酒。心中便是感激圣恩,想着还有那么多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我便寝食难安啊。”

  史文恭听了一乐,“呦,看不出来,王大人还是这般忧国忧民啊!”

  王成梁大怒,站起来指着史文恭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西厂的狗东西,我堂堂朝廷命官,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副相,岂能受你这般侮辱。”

  “我明日必要向皇上、太子禀报,查撤你们西厂,将你们这些狗东西全部砍头。”

  史文恭将手放在王成梁的肩膀上,王成梁便觉得有千斤重物压身,又一下坐回了凳子上。

  “王大人,不要急,等查到了,便知道谁的狗头会落地了。”

  一个将士跑出来,“禀报大档头,里屋没有查到任何东西。”

  另外一个将士也过来,“禀报大档头,院的深井也查看了,并没有任何钱财。”

  史文恭眉头微皱,怎么会如此呢,自己得到的信息应该不会有错啊!

  这段时间查得紧,很多贪官的银子都不敢存放在银庄,都是藏在家中的。

  不在屋里,那又会藏在哪里呢?

  王成梁这时喝了一口烧酒,“滚吧,不要打扰老夫喝酒读书。”

  “你们这样的小鱼小虾,还不值得老夫去参你们。”

  众将士见目光投向史文恭,等他下令。

  史文恭看向院子四周。

  不可能!

  督主给的信息不可能有错。

  还有围墙没有拆,那边先拆了围墙再说,一个地方也不能放过。

  这时,一只母鸡“咯咯咯”地叫着,应当是下了个蛋,像是给主人报喜一般。

  史文恭听到这个母鸡叫声,便指着鸡窝说道,“那个地方查看了没有!”

  手下将士说道,“看过了,那个是鸡窝,全是鸡屎,也藏不了什么东西。”

  史文恭冷笑一声,他曾听忠义侯西门庆说过,曾有人将银子藏在茅坑中,想要瞒天过海。

  鸡窝,哼,必定在此处了。

  “去,将鸡窝给掀了,查个底朝天。”

  这时屋内一直没有做声的王老太太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谁也不能动我的鸡,你们这些强盗,你们这些山贼,连我养的几只鸡也不放过。”

  王成梁慌得不行,连忙去扶老太太,“这位大人,我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动不得气。”

  “这几只鸡她老人家一直养着,你们做个好事,不要让我母亲生气。”

  “她这般年纪了,受不住啊!”

  这时围观的街坊邻居也在指指点点。

  “哎呀,王大人是个好官啊,怎么也查他呢,他前几天见我家老头咳嗽,还送了五钱银子过来,这样的好官,哪里有啊!”

  “是啊,王大人吃的是窝窝头,那酒还是买我家酿的烧酒。别说我家烧酒便宜,可是喝起来,口感很好,也不上头,比起那一两银子一壶杏花村的老酒,可是要物美价廉多了。”

  “卧槽,刘大妈,在这个时候你都能打广告,还有点人性没有。”

  “官家,王婆婆都八十五了,一把骨头都要进黄土,她每日就是喂点鸡,生个蛋,你们还要拆她的鸡窝,吓到了老母鸡,以后不生蛋了,王婆婆心里肯定要难受的。”

  “不能让他们拆鸡窝,王大人是个清官,他连亲侄子的事情都不帮忙的,怎么可能去贪污。”

  “苍天啊,大地啊,这是怎么了,连王大人这样的好官都要被查,这个世道还要不要人活啊。我活不下去了,我要跳楼,什么?没有楼!我要跳河?去护城河!太远了,算了,让我再哭一会吧!”

  ……

  王成梁护在王婆婆身前,义正言辞地说道,“这位大人,你且听听这街坊之言,我王某一身清贫,两袖清风,不可能会贪污的。”

  “我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这个养鸡的这个鸡窝是她一砖一瓦垒成的,是她最后一点念想,还望各位给老人一点尊重。”

  史文恭瞧见王成梁眼中的惊慌,早已察觉到不对,便对人说道,“将二人带到一边,将这鸡窝给拆了,掘地三尺给我查。”

  “王大人,王婆婆,如果是我们查错了,我亲自给你们垒鸡窝,给大伙赔不是。”

  “动手!”

  众将士强忍不适,拿着棍子,锄头将鸡窝拆掉。

  在厚厚的鸡屎灰之下,露出了一个油布。

  将士跑过来对史文恭说道,“大档头,有发现,鸡窝下面有一块油布,敲打之后,里面有金属的声音。”

  史文恭大声说道,“锄头给我,我来开!”

  一锄头下去,便将油布锄开!

  油布露出一个口子,里面藏有不少好东西。

  史文恭也不顾得上面的鸡屎污垢,扯起油布,大喝一声“起!”

  好家伙,金光闪闪!

  里面竟然全是金砖、金条、金块。

  垒得整整齐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史文恭听到身后“哎呀”一声,回头一瞧,那王成梁脸色惨白,晕倒在地。

  王婆婆哭得震天响,“我的孩子啊,你干嘛将这些东西放在我的鸡窝下。”

  “你一直说当清官,为什么要贪这些金子呢?”

  史文恭看着这些金子,又看着王成梁,心中颇有感触。

  围观的街坊邻居一下炸开锅了。

  “这么多金砖,全是金子啊!王成梁竟然贪了这么多钱,太无耻了。我老头还和他以老兄弟相称,亏他好意思只送五钱银子。就是在这金砖上摸一个角,也够我家看病吃药的了。”

  “我早就说过这王成梁不是个好官,你们还不信我。他那窝窝头啊,都是燕窝做的窝窝头,你看他,吃得这么香,全是骗我们的。”

  “这个贪官,每次来我家买酒,我还每次都多打一角给他喝。我呸,我家的烧酒,色泽好,度数高,全是粮食酒,喝了不上头,养身健脾壮气……”

  “刘大妈,你闭嘴吧!上次你还说要将自己的女儿送给王成梁做小妾,他这般老骨头,肯定是色中饿鬼,非得把你女儿给吃光不可。”

  “你们知道吗,为什么王成梁不让自己的亲儿子去当县令,那是因为他收了其他人十根金条,把县令这个位子买给其他人了。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一问就是好家伙”

  “狗日的王成梁,天杀的王成梁,幸好我没有去寻死,否则我堂堂大宋,又少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史文恭也没时间听街坊邻居胡言乱语,他现在主要的事情,便是要将这金子早点运回去,还有就是将王成梁押回地牢中受审。

  金子这么多,可要早点送给雨化田去处理,尽早运给忠义侯当军费,要是到了太子手中,非得做成金箔,给东宫的美人涂满,让后再由他来舔食。

  还有这些街坊邻居也都要警告封口,可不能到处乱说,以谣传谣。

  要统一口径,在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副相王成梁家中,搜出了白银十万两。

  王成梁醒来后,发现身处地牢之中,顿时嚎啕大哭。

  “我的钱啊,我的金子啊!”

  “我每个月只敢给我母亲三两银子!”

  “这些金子我一分都没敢花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