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极品人渣:开局杀了武大郎> 第160章 潘金莲受辱,武松怒杀官

第160章 潘金莲受辱,武松怒杀官

  张老汉家的院子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村里的人!

  牛二杀了十二个人,尸体摆在河边,没人敢去收尸!

  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村里都知道了!

  有人去报官,有人找保正,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离!

  这死的十二个人,都是安乐县的无赖。其中几人县衙里还有关系,尤其是带头的恶霸罗制杖,更是安乐县都头罗满生的堂弟!

  这罗满生仗着一身武艺,又会逢迎打点,很受知县曹鹏的欢喜!

  因此,无论罗制杖犯下多大的事来,罗满生送些银子打点一番,便全给压下去了。

  从此罗制杖越发嚣张跋扈,四处惹是生非!

  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武松站在院子中间,一言不发。

  像铁塔一样,让人生出敬畏之心!

  刘强一遍又一遍地对大家讲着当时在码头上发生的事情。

  刘豪也不时的补充几句。

  这些人太坏了,该死!

  那个码头从来没有管的,什么时候要收税啊?

  连老人、小孩都打,太没人性了!

  是啊,听说隔壁村有个寡妇,才二十多岁,就被罗制杖拖在山里给糟蹋了,后来这寡妇疯了,淹死在河里!

  我也听说了,太惨了!这罗制杖还在县里打死过人,听说是调戏良家妇女,将人家哥哥给打死了。后来只是定了个酒后闹事,赔了几两银子,关了几天就放出来了!

  唉,这可怎么办呢?打死人了,他兄长罗满生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

  牛二,要不你跑了吧,被抓了也是死路一条!

  跑?张老头他们怎么办?我们村里人怎么办?都得死!

  村里人来的原来越多,这时有人喊了一句保正来了!

  众人便让开了一条道,一位壮壮敦实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了,正是本村的保正刘国梁!

  当时村里的保正就相当于村长,晁盖上梁山前就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

  这保正一般是由当地家庭富裕,有胆有识,有名望的人担任!

  宋朝时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为都保,设保正,可管五百户三千人左右。

  只不过近年来天灾人祸,战火不断,到处抓壮丁当兵,因此人口稀少了许多!

  而这刘家庄地处偏僻,目前只有三百多户,千余人而已!

  刘国梁颇有些钱财,为人仗义,有勇有谋,当了这刘家庄保正已有十多年!

  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要出来收拾局面了。

  刘国梁看了一眼武松,进屋去看望了张老汉,随即来到院中,早有人给他搬来一条凳子。

  事情我已经知道了,衙门也应该知道了,马上就会有差役过来。

  刘国梁看向武松:牛二兄弟,你们本是落难之人,张老汉救了你们的性命,便收留你们在这村里住着。这些日子以来,村里的乡亲们对你们也是多有照顾,你们也是知道的。

  事情既然已经出了,总得有个处理办法。

  我说个章程,你们商量下,看行不行?

  跑是跑不掉的,你个残疾之人,带个女人和孩子,哪怕是跑到深山老林里,也很难活下来。哪怕你们要跑,我们也不拦。只是张老汉一家绝对是要被官府抓去砍头的。

  我的想法是,县里的差役来了,牛二你便自首。我们全村人联名写血书为你求情,从轻发落,兴许能保住性命。你们家里的老人、女人、孩子,大家都帮衬一点,绝不会让他们挨饿。

  牛二,你是个男人,村里的事情,铺桥修路你也肯出力帮忙,我平素很欣赏你。哪怕你今天杀了这么多人,我也敬你是条有血性的汉子。可是事情做出来了,就得有人担当。我的意见是你投案自首。是否愿意,你自己拿主意!

  众人见保正刘国梁分析得于情于理,知道牛二自首可能是唯一机会,有活命的可能,虽然这可能性很低。

  可是一人担当,家人就不会受牵连!

  武松看向门口,潘金莲正抱着牛牛站在那里看着他!

  这个时候潘金莲没有躲避武松的眼光,因为武松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一笑,那是熟悉的牛二,而不是凶神恶煞的武松!

  武松看着潘金莲,又看向牛牛,牛牛正在吸吮着手指,好奇地看着大家,似乎不理解为什么今天家里突然这么热闹!

  深吸一口气,定下心神!

  武松抬起头,朝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们说道:杀死那些恶霸无赖,我一点也不后悔。无论如何,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被欺负。刘保正说的对,事情做出来了,就得有人担当。我去自首。家里老人小孩,还请诸位乡亲多照顾!

  众人纷纷点头说好,却不知该用什么言语才能安慰他!

  这可怜的一家人,被盗匪追杀,断了手臂,坠落悬崖,兄弟也死了。

  被张老汉救了后,正想过个安稳日子,又摊上了这等事情!

  世事无常啊!

  保正刘国梁站起来:牛二,你敢作敢当。我也把话放在这里,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让张家老小饿肚子。来,拿块布来,趁着大家都在这里,我们写血书,大家都按手印。

  都是淳朴的村里人,张老汉一家又老实本分,平素善于助人,大家自然是争先恐后地按手印。

  正在这时,外面来了十余匹马和数十个差役,团团将小院围住。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提着一把大马刀走进来,嘴里骂骂咧咧:他妈的,谁是牛二,给老子滚出来!

  保正刘国梁认得此人正是县衙里的都头罗满生,连忙赔笑着说道:罗都头好,我是村里的保正刘国梁。今天事出有因,还请听罗都头听我说道一下。

  罗满生一把抓过刘国梁的衣襟,凶神恶煞地说道:滚你他妈的,狗屁一样的保正,还敢在我面前说道。

  说罢一把将刘国梁推到在地。

  众人不敢做声,只得扶起刘国梁,眼中尽是愤怒!

  武松站了出来,平静地说道:我是牛二,人是我杀的。他们来惹事,我就还手。

  罗满生目露凶光,二话不说,一脚踢向武松胯部!

  武松侧身一闪!

  罗满生一脚踢空,身子一趔趄。

  狗日的,原来还是个练家子啊,怪不得敢在大白天杀人逞凶。来人,将这杀人凶手抓起来!

  罗满生站稳后,便朝身后的差役喊道。

  两个差役将武松一只手绑在腰间,让他动弹不得。

  武松便不反抗!

  既然要承担,何必再生事!

  罗满生再次抬脚,踢中武松的胸口,武松因手被捆,连退数步,倒在了柴堆上。

  狗杂种,还敢躲,老子打不死你!

  罗满生骂骂咧咧,这口气不出,心里不舒坦!

  刘国梁这时拿着那张按有全村人手印的血布过来说道:罗大人,请看,这是全村人的血书、手印。牛二被迫还手杀人,是误杀。事出有因,还请宽大处理啊!

  罗满生一把扯过血布,撕个稀烂,狞笑着说道:杀了人,还想靠这种玩意保命?我告诉你们,这一家子都得死!

  刘国梁大惊失色:罗大人,张老汉被打断了肋骨,至今动弹不得;他孙子才十岁,被打破了头。冤有头,债有主,你可能不徇私枉法啊!

  罗满生眼中充满了暴戾的气息,一巴掌打在刘国梁的脸上,狠狠地说道:狗东西,敢说老子徇私枉法,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帮凶,谁也别想跑!

  刘国梁吐出一口血水,忿忿不平地说道:罗大人,你这样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我要去县里告状,去青州府告状!

  罗满生吐了口水在刘国梁身上:去啊,只要你们敢走出安乐县一步,我就叫你们人头落地!

  或许是因为看到武松被打,或许是因为罗满生凶神恶煞的模样,吓到了牛牛,牛牛哇哇地哭了起来。

  罗满生一瞧,门口竟然站着个娇滴滴的美艳娇娘子,顿时眼前一亮,虽然这女子身穿粗布,头发也随便扎着,可是那模样那身段,确远非县里那些胭脂俗粉可比的。

  罗满生大喜,径直走了过去,一把抓住潘金莲的手臂:这个嫌疑犯,跟我去衙门一趟!

  刘国梁大喊道:她是家眷,还带着孩子,不能去!

  罗满生狞笑着说道:我说她是嫌疑犯,她就是嫌疑犯,跟老子走吧!

  那几个差役知道罗满生瞧上了这个美艳的女子,肯定是带回去玩耍的!

  这些差役便起哄:走吧,跟着罗大人到县城里吃香喝辣的去!

  潘金莲紧紧地抱着牛牛,身子往屋里跑。

  可架不住罗满生一身蛮力,将她活生生地从屋里拖出来。

  张云龙这时从屋里走了出来,拿出弓箭,一箭射中罗满生的手臂。

  罗满生吃痛,松开了潘金莲。

  一看是个小孩拿弓箭射他,罗满生顿时勃然大怒:小兔崽子,找死!看書溂

  说罢,罗满生提刀便来砍张云龙!

  不要!张婆婆吓得魂不守舍,一把抱着张云龙,将他紧紧地护在身后。

  村民们脸色大变,想不到,光天化日之下,罗满生要刀劈张婆婆和云哥儿!

  胆小的更是捂住眼睛,不敢看眼前惨烈的一幕!

  啊!

  武松一声怒吼,拳头紧握,用尽全力,便将身上的绳子崩断!

  脚步滑动,片刻就到了罗满生跟前。

  挥出一拳,正中罗满生的头部!

  罗满生整个人便飞了出去,重重地砸在墙壁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