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第四百八十三章:魏征看出端倪(3/5)

第四百八十三章:魏征看出端倪(3/5)

  皇宫。

  两仪殿。

  百官因李二卧病不能早朝之事。

  争论的不可开交。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几位肱骨相互看了一眼,不言而喻。

  这借口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他们几人。

  鬼的卧病不起,指不定又去干什么了。

  李承乾望着殿中文武百官,并不着急。

  这事怎么也要给众人反应的时间。

  片刻。

  李承乾气定神闲,朗声道:“诸位大人,请肃静,有何困惑,可与本宫言明,本宫会一一为你们解答。”

  闻言,文武百官的目光皆是落到了御阶之上的李承乾身上。

  此时众人方才感觉到。

  李承乾与他第一次监国时,早已判若两然。

  帝王之气,慢慢加持于身。

  面对文武百官,再没有了一丝一毫的慌乱之意。

  莒国公唐俭,站起身来,上前一步,揖礼道:“太子殿下,陛下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今日突然龙体有恙?陛下究竟得了什么病,还请太子殿下言明。”

  “也省的我们这些老臣担忧不是?”

  话落,殿中文武百官望向李承乾,等待着他的答案。

  李承乾点了点头,风轻云淡道:“诸位大人放心,陛下只是昨晚突然染了风寒而已,并不大碍,各位不必担心。”

  “陛下一向体格健硕,龙体安康,想来用不了几日便会痊愈,但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念此,才特让本宫前来,监国理政。”

  “若是有本宫定夺不了的大事,本宫自会上报陛下,诸位大人,无需担心。”

  听了李承乾的话,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他们一个个都是人精。

  自然能听出几分这话语中的敷衍之意。

  不过好在如今大唐盛世,宫内宫外,皆是一片稳定。

  没有内乱,没有党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太子又摆出一副他授了老子的意,可以扛大旗的架势。

  众人也没有必要较真了。

  而且太子背后的太师秦牧,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文武百官也没有触这霉头的必要。

  那可是连陛下都得让三分的主。

  如今大唐,太子的腰板可硬实的很。

  先不说李二,秦牧,长孙无忌这几人。

  光是秦叔宝,李靖,房玄龄,杜如晦几人,便不是一般人能挑战的。

  没办法。

  李承乾平日里说话办事也做到了,深受众人拥戴。

  “既然这样,老臣便不多问了。”

  唐俭缩了缩脖子,回到了座位上。

  其实这话,他也不光是为他自己问的,也是为殿中文武百官问的。

  大家知道了结果,便都闭嘴就好了。

  众人接受,不过殿中有一人愤愤不平。

  那就是御史大夫魏征。

  他可太了解李二,李二定是微服私访去了。

  不过魏征对微服私访之事,并不反对。

  有此等想法的,都是圣君明主。

  他气的是李二行事草率。

  但这口气他只能憋着,李二已经跑了,这气怎么也不能对太子发。

  太子十三岁便能撑起朝堂。

  他做的已经很到位了。

  “诸位大人,可有本要奏。”李承乾后撤一步,端坐龙椅之上。

  稚嫩的脸颊带着几分威仪。

  “太子殿下,微臣有本要奏。”

  魏征整理了一下心情,上前一步。

  李承乾冲魏征点了点头,“魏大人请讲。”

  李承乾虽然年岁不大,但他对魏征的印象还是极好的。

  自古以来,敢于直言的谏臣是最难能可贵的。

  毕竟谏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上奏的。

  遇见李二这样愿意听逆耳忠言的还好。

  若是换做昏君,魏征早不知道被砍了多少回了。

  魏征缓缓开口道:“太子殿下,去岁微臣与长孙大人商议从茫崖学院,国子监和弘文馆抽掉部分学子,调任地方,任职监察御史一事。”

  “不知道这几日可否落实,地方监察御史的人员空缺还很大。”

  魏征知道,秦牧去了西疆,李二和长孙无忌不知道去了哪里。

  此事只能让李承乾定夺了。

  念及此,魏征眼眸一亮,扫视殿中。

  他发现,秦叔宝,程咬金和尉迟恭几人都在。

  这事就怪了。

  陛下微服私访,长孙无忌那三脚猫的功夫肯定不行。

  他肯定得带一至两个武将随行才是。

  可今日,朝中武将一个不少。

  李君羡又护卫着太子。

  如今只有一个答案,李二跟随秦牧去了西疆。

  这也是为什么李二昨日还好好的,今日偏偏没来早朝,也没带武将走的原因。

  魏征正想着。

  李承乾开口道:“抽调学子一事,魏大人直接去各学院领人,再去户部登记便好了,监察御史的职位不可空缺,魏大人可自行定夺。”

  魏征微微揖礼,“微臣领命。”

  紧接着。

  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前道:“太子殿下,微臣有本要奏。”

  李承乾看着他,沉吟道:“岑大人直言便可。”

  岑文本应声道:“太子殿下,由弘文馆撰写的【周书】近几日经费已经不足,请太子殿下下令再划拨些钱款给弘文馆,以完成【周书】的撰写。”

  武德五年,秘书丞令狐德棻向李渊提出。

  梁陈和北齐的历史,还有书籍记载保存。

  由于隋末战乱,周隋文献多有遗缺。

  现在耳目所及,还能得到可以凭信的史料。

  并且唐因隋继承北周历数,唐朝祖先建立功业都在周时。

  所以令狐德棻想要撰写一部【周书】。

  李渊当时便答应了,但由于经费时有时无。

  到了贞观四年,这【周书】还未编撰完成。

  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户部尚书戴胃沉吟道:“戴大人,户部是否可为弘文馆划拨些钱款,用于撰写【周书】?”

  “此事武德五年便以开始,也是太上皇的愿景,不能再耽搁了。”看書喇

  此话落地。

  文武百官望向李承乾的眸光,多了几分赞许。

  他们没想到,李承乾竟对【周书】的撰写都了如指掌。

  当真是了不起。

  “回太子殿下。”戴胃哭丧着脸站了出来,“今岁,陛下又下令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

  “这需要划拨给弘文馆的钱款已经积压了不少,户部实在挤不出银子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