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物资多到吓人

    小半日之后。

    李从义风风火火地跑进了益王府,脸上的神色复杂,有兴奋,有震惊,有诧异。

    经李德海通报后,见到梁帝,还没等梁帝发问,他已经冲口而出:“陛下!天大的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云州粮仓竟有多达四千多万石的粮食库存!”

    “堆积如山,微臣真的是没想到,小小云州竟然比咱们朝廷的粮食还多!”

    梁帝也是一愣,他昨夜才知道沈安透过孙耀阳在和西梁、北夏做交易,换取了大量粮食。

    但没想到,竟然多达四千多万石!

    恐怖的数字!

    不过,粮草并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朝廷现在被迫转移,将作监也随迁云州了,可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生产。

    这便诞生了一个问题,天子御卫的武器弹药便无法及时补充了。

    他眼神中的讶色只是一闪而逝,脸色如常的问道:“只看到粮食?云州仓库里就没有火药、生铁之类的?”

    李从义微微皱眉:“没看到,仓库里只有粮食。”

    “行吧!你先派人把粮仓守好,其他的不用管了!”梁帝双目露出浓浓的失望之色。

    看来沈安对朝廷是一点信任都没有啊!

    打发了李从义,他随后将徐昊天叫了进来:“接管防务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云州军大部已经去了虎啸关,只有一万人驻守在飞云县,目前仍在对南郡城进行攻击。”徐昊天说道。

    “还在进攻南郡?”梁帝沉吟一声。

    沈安进攻南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据说每日都用百门神火炮狂轰乱炸,一次就是上千枚惊天雷。

    云州到底存储了多少惊天雷啊?

    此时,沈安不是应该集中所有资源,全部用于虎啸关的防守吗?

    “太子那边也传来了鸽子信,沈安的五万大军,今夜便会全部到位,先期抵达的几万人,携带了上千门的神火炮。”徐昊天没有听见梁帝的呢喃,他继续说道。

    “上千门?”

    梁帝被吓到了!

    这……难道李从义之所以没有在仓库里发现弹药和武器,是因为沈安已经全部把东西搬到南郡城了?

    “是的,太子在信中也表示震惊。”徐昊天点头回道:“看来沈安之所以敢担保虎啸关不失,与这些神火炮有很大的关联。”

    “不不不!绝对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朕昨日听善儿说过,沈安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朕深以为然。”梁帝连连摆手。

    “什么话?”徐昊天问道。

    梁帝站起身来,双手负在身后,走到门口,仰望苍穹:“他说,武器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而是使用武器的人。”

    “这句话真是充满玄机,要说咱们中原人以前拥有比北方蛮族更厉害的铁器,也有马蹄铁、马镫这些超过他们的御马器具,可却还是经常打败仗。”

    “这不是武器的问题,这是人的问题!”

    徐昊天一员虎将,但比起白无极,他显得儒雅一些。

    对于这样的论调,虽不是都能理解,但也非常赞同。

    “陛下所言极是,就好像战国时的长平之战,若是赵括换成廉颇,或许便不会有大败了。”他说道。

    “沈安是个人才啊!”梁帝感慨道。

    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到底说过想过这句话多少次了。

    如今龙困浅滩,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希望,重新将沈安笼络在自己的麾下。

    “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沈安孤身犯险,死在虎啸,你立刻派人传旨沈安,虎啸关就算丢了,没关系,只要他活着回来就行,另点兵五万,前出青松岗,随时准备接应他!”梁帝咬牙说道。

    “可……”

    “赶紧去!不得有误!”

    “是!”

    徐昊天一头雾水的执行命令去了,刚刚在龙朔修整了一晚上的天子御卫又浩浩荡荡地出城。

    而此时的沈安,才刚刚忙完所有的事情。

    他正在召集秦二郎等人商议接下来的防御战,他也没忘城中的重要人物太子。

    “太子殿下,你对此战可有什么想法?”沈安客气地问道。

    两人有仇,但眼下可不是内讧的时候。

    他不指望太子手下的东宫卫率能帮上什么忙,却也不希望在关键时刻被人在身后捅刀子。

    只是他并不知道,其实太子已经把刀子抵在了他的腰间。

    皇甫胤安笑着回道:“本宫不善军阵,此战又得父皇钦点,由沈大人全权指挥,本宫就不班门弄斧,扰乱军心了。”

    “如此的话,那本官就不推辞了!”沈安本就只是客气,如今战事紧急,也懒得跟他多说废话,他朝向子非说道:“子非,之前你负责提前做好战时准备。”

    “你跟大家说说,另外你打仗比我更在行一些,此战便交给你负责了!”

    “是!”

    向子非此时穿着一身便服,毫不客气地站起身来,朝着众人拱了拱手,便大大咧咧地走到地图旁。

    “从侦骑发来的最新情报看,目前我们能确定的事情有几项。”

    “一、联军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中西魏大军将近五十万,为前锋部队,西梁叛军二十五万左右,为中军。北夏拓跋元浩的三十万大军殿后。”

    “二、由于联军人数众多,辎重粮草也多,所以行进速度并不快,今日酉时方才出现在虎啸关外二十里处。”

    “三、联军以骑兵为主,只有西梁大军由于负责督运粮草和中军指挥,所以大部分是步兵。”

    “四、我军已经在城门前出一里左右,连续挖掘了陷马坑,同时在虎啸关两侧的山坡上,已经建立起纵深两里左右的沟壕阵地,并分别部署了两万人马和五百门神火炮。”

    他将敌我情况做了短暂的汇报,并在地图上圈出了兵力部署的位置。

    一切都按部就班,算不上什么出彩。

    唯一让皇甫胤安有些奇怪的是,他为何要在附近的山坡挖沟壕。

    难道此时不应该集中所有兵力,防守城墙吗?

    向子非当然不会去解释这么多,他转身朝着秦二郎和沈万三两人指了指。

    要给他们分配任务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