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667章 出其不意的谋略

第667章 出其不意的谋略

    贾诩微笑道:“大王,计划并不复杂,只需要策反袁绍就行。袁绍归顺后,他假装逃窜,退入河东郡,河东郡的驻军不会阻止。”

    “袁绍的军队,和我们的人出其不意进攻,闪电击溃河东驻军,就可以迅速杀入弘农,从而前后夹击曹操,瓮中捉鳖。”

    陆玄嘴角扯了扯

    策反袁绍!

    贾诩的提议难度太大。

    陆玄摇了摇头,说道:“文和,袁绍和我们的交战中,他的大儿子袁谭死在青州,即便袁绍对袁谭没什么宠爱,好歹是杀子之仇。最主要一点,要策反袁绍,就必须拿下袁绍,这有相当大的难度。”

    贾诩开口道:“大王,如果袁熙也投降了呢?”

    陆玄听得眼前一亮。

    他瞬间就懂了贾诩的思路,袁熙坐镇在井陉,身边有郭图,就有一定的策反机会。

    陆玄说道:“文和的思路,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能策反袁熙,兵不血刃夺取井陉关,然后悄然杀入并州。进一步,就能堵住袁绍,不让袁绍跑掉。最后,就有机会策反袁绍,让袁绍配合我们的计划。”jújíá?y.??m

    “大王英明!”

    贾诩微笑着说话。

    他神色从容,继续道:“涉及策反袁熙,有一个最大的关键,要让袁熙死心。袁绍这样的富家子弟出身,你把他打得怕了,绝望了,他就开始摆烂,就失去了斗志。”

    “袁熙和袁绍的本质是一样的,他必须要绝望,才能对袁绍失望。”

    “所以,从袁尚入手。”

    “大王安排辛毗在太原运作,让袁绍册立袁尚为世子。这一事情,袁尚求之不得,袁尚身边的人也求之不得,辛毗等人表态,肯定能行。”

    “消息传到井陉,再加上田畴带人嘲讽运作一番,袁熙内心多了怨愤,就有机会策反。”

    贾诩说道:“袁熙好歹是袁绍的儿子。可是,袁绍一直偏袒袁尚,袁熙早就有怨言。心中的不甘心,就是我们的切入点。”

    陆玄仔细盘算一番,感慨道:“文和的计划,的确精妙,策反袁绍是最佳的安排。就算最后,袁绍无法策反,可是我们拿下并州,也达到了目的。”

    周瑜看向贾诩,眼神赞叹。

    当初,他和陆玄一起攻打宛城,陆玄为了贾诩亲自去宛城招降,才有了贾诩的归顺。现在贾诩的谋略,让人赞叹,太出人意料,完全想不到贾诩能有这样的打算。

    法正坐在下方,他刚才也在考虑并州的破局。

    他的打算,是让郭图挟持袁熙,或者郭图杀了袁熙,再带着田畴的大军杀入并州。贾诩定下了策反袁绍,兵不血刃夺取并州的策略。

    实在是高明。

    更是厉害。

    陆玄见一个个都赞同,笑说道:“既然都没有意见,就这么定了。我撰写书信,一方面派人送到辛毗的手中,让辛毗煽动册立袁尚。另一方面,火速送到田畴的手中,让田畴进一步瓦解袁熙的斗志,为策反袁熙做准备。”

    周瑜、太史慈等人都同意。

    陆玄撰写书信安排士兵送走后,就和周瑜一起发兵离开酸枣县,朝司隶地区去。

    陆玄的大军速度不快,北上去邺城传信的士兵,速度却很快,以最快的速度北上,两天不到就到了邺城,把陆玄安排的计划给了田畴。

    田畴接过陆玄的书信,把整个计划看完,心中也是赞不绝口。

    好厉害的手段!

    计划一环扣一环,具备了可操作性。

    田畴把张辽喊来,说了陆玄的安排,郑重道:“文远将军,大王的安排,是要先策反袁熙。我们立刻进兵,恫吓一下袁熙,为郭图的策反制造契机。”

    张辽抱拳道:“将士们早就准备好,随时可以进兵。”

    “出兵吧。”

    田畴直接下令。

    大军西进,朝井陉的方向去。

    从邺县到井陉,需要从邺县北上去赵国,再进入常山国,才能进入并州。这是并州的地理优势,借助太行山,控制太行八陉就能扼守要道,阻拦冀州的大军。

    田畴、张辽和关羽率领的军队,一路急赶,五天时间就抵达井陉,靠近了关卡。

    井陉一地,因为地处太行山脉,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这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道路比较狭窄,号称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

    在井陉内,有着一座关卡,名为井陉关。

    袁熙的大军,就坐镇城关上。

    只要袁熙扼守关卡,就能确保冀州的大军无法进入。虽然你安排少数几个善于攀爬的人,能飞檐走壁,走其他陡峭的地方翻越,也只是少数的人通过,大军不可能走其他的险峻地方翻越。

    大军要通过,必须走井陉关。

    田畴和张辽率领的大军,杀到井陉关外,田畴亲自策马上前,高声道:“本官幽州刺史田畴,袁熙何在?”

    袁熙和郭图都在城楼上。

    袁熙神色严肃,高声道:“田畴,你带着大军杀到井陉,可是,本公子在井陉一天,你就不可能夺取井陉关,不可能杀入并州。”

    “我劝你退回冀州,各自安好。”

    “毕竟,我们双方签订了盟约,两国互不侵犯。尤其晋国向吴国称臣,是吴国的附属国,作为宗主国,肆无忌惮入侵附属国,令人不耻。”

    田畴高声道:“袁熙,你妄想着抵抗吴国的大军,那是痴人做梦。天下各州,只剩下并州和关中,而且袁绍掌握的并州,有许多的地方,还被乌桓、鲜卑和匈奴部落盘踞,袁绍在并州就是苟延残喘。”

    袁熙面色凝重。

    田畴的话,他自然清楚,天下大势在吴国,他们的处境非常难。

    袁熙稳住心神,继续道:“田畴,纵然你巧舌如簧,也不可能动摇我的本心。”

    田畴继续道:“剩下的并州,如果袁绍的人上下一心,那也就罢了。好歹,你的付出能值得。可是现在,看一看你自己,扪心自问,值得吗?”

    “当然值得!”

    袁熙毫不犹豫回答。

    “不值得!”

    田畴果断回答。

    他嘴角微微上扬,多了一抹笑意,袁熙按照他的思路走,接下来就好办了。

    田畴声音拔高,进一步道:“袁绍的几个儿子,老大袁谭,是嫡长子出身,不受袁绍的重视,好歹去了青州,也有许多人支持。”

    “立嫡立长,袁谭有生来的优势。”

    “老三袁尚,生得像袁绍,性格也像袁绍,袁尚的母亲刘氏,又是袁绍的宠妾。袁绍对袁尚各种宠爱,一直想要册立袁尚为世子,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不论是袁谭,亦或是袁尚,都有各自的优势。”

    “可是你呢?”

    “你什么机会都没有。”

    “从一开始,你袁熙就被袁绍抛弃,而且袁绍把你扔到并州不毛之地,根本没有考虑过你。现在大军压境,袁绍和袁尚在后方享乐,唯独你跑到前线来抵挡。”

    田畴嗤笑两声,一副惋惜模样,蛊惑道:“你说值得,哪里值得呢?”

    袁熙的面色略微阴沉。

    是啊,不值得!

    袁尚到了并州,都还在争夺世子,还想处处压制他,夺取权利。

    一时间,袁熙陷入迟疑中。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jujiazy.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