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597章 冀州震动

第597章 冀州震动

    晋王府,尚书台署衙。

    审配正在处理晋国的政务。

    袁绍自立晋王后,审配成为晋国的尚书令,执掌尚书台,成为袁绍的头号心腹。

    每逢袁绍出征,都是审配坐镇后方。

    这一次袁绍讨伐公孙瓒,也是一样的安排。袁绍带走了沮授、田丰、郭图、逢纪和许攸这些人,留下审配坐镇后方,处理晋国的政务。

    作为袁绍的臣子,审配做事兢兢业业,非常勤奋,经常晚上深夜,都还留宿尚书台处理政务。只是,审配这人性格刚强,心胸不够宽阔。

    在晋国的臣子中,审配的口碑不怎么好,不能团结下面的官员。偏偏,袁绍一如既往的信任审配,让审配总揽晋国的政务。

    以至于,审配从来没有任何改变。

    审配翻看着政务,看着一本本递上来的奏折,忽然看到一本奏折,眼中神色一冷。因为接到的这一本奏折,是弹劾许攸家人的。

    许攸的小儿子仗着许攸的身份,勒索商人钱财,求财不成,打死了商人。

    “一而再,再而三,死不悔改,有其父必有其子。”

    审配冷声说话。

    他在奏折上写下了‘依法处置’四个字。

    审配看着依法处置的结论,原本想重新写个从重处罚,借此树立典型,可是想着正值前线和公孙瓒交战的时候,现在从重处置许攸的小儿子,必然导致许攸心有怨愤,容易离心离德。

    依法办事,已经照顾许攸。

    审配想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抹自得,他实在是心胸广阔,高风亮节。以他和许攸之间的矛盾,借助这次许攸儿子犯法的事情,完全可以从重处罚,把许攸一家都牵连进来。

    可是,他依旧依法办事。

    想到这里,审配又吐槽许攸心胸狭窄,气量不大。

    审配搁下奏折,又继续处理其他的奏折。当天呈递上来的奏折,审配从来没有耽搁的,甭管是多晚,他都会当天处理妥当,然后安排下去。

    在审配处理文书的时候,一名侍从急匆匆的进入,禀报道:“审尚书,夏侯惇安排人送来了书信。”

    “递上来。”

    审配吩咐一声。

    侍从递上书信,审配接过来查看,他迅速浏览一番,看完后冷冷一笑。

    夏侯惇求助?

    开什么玩笑,他怎么可能发兵驰援夏侯惇。

    如今的东郡,看起来是兖州仅剩下的一个地盘,实际上夏侯惇的兵力都在燕县,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于禁的兵力也回了东郡,一样没什么损失。

    按照审配的估测,夏侯惇手中至少还有两万左右的精锐。

    既如此,审配不可能发兵的。

    目前袁绍在北方攻打公孙瓒,局势拖延,一直都不怎么乐观。如果审配要出兵,也是先派兵去支持袁绍,不可能去支持夏侯惇。

    审配提起笔,撰写书信回绝。

    他的说辞,就说目前冀州也是困难重重,兵力不足,无法分兵去支持夏侯惇,请夏侯惇谅解。

    在审配的书信末尾,笔锋一转,又说现阶段下,审配能支持夏侯惇的,是一些攻防的物资,也会安排人赠送夏侯惇一些弓箭、甲胄和刀具这些。

    除此外,也会送一批粮食南下。

    这是审配的回信。

    在审配刚写完书信,等墨迹干涸,准备安排人送走时,又有侍从神色惶恐的进入,高声道:“审尚书,大事不好了。”

    审配呵斥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我尚书台的人,身处中枢,处理的是晋国的政务。一个个这么没定力,等晋王回来看到,怎么看待我尚书台?”

    侍从弓着身,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事情紧急,他必须立刻禀报。然而,审配是尚书令,主宰着尚书台所有人的命运。

    侍从也不敢反驳。

    审配看到侍从躬身认错的模样,话锋一转,问道:“什么事搞得慌慌张张的?”

    侍从迅速道:“回禀审尚书,蒯良安排了大将臧霸,带兵杀入渤海郡重合县。如今,重合县被臧霸夺取,蒯良的大军进驻了渤海郡。”

    轰!!

    审配的脑中,仿佛有雷霆炸响,脑中嗡嗡作响。

    他有刹那的失神,好半晌后才回过神,手撑在了案桌上,死死的盯着侍从,问道:“哪里来的消息?一直以来,蒯良的军队都在平原县,我们的人也盯着蒯良,他的大军怎么去了渤海郡?”

    侍从注意到审配通红的眼睛,看到那歇斯底里的神情,心中腹诽了一下。

    脸上,仍然露出惶恐模样。

    侍从迅速道:“回禀审尚书,目前是外面坊间在议论,尚书台中也有人在谈。小人听到了消息,才连忙来禀报。具体的情况,不怎么清楚。只是坊间的消息,不至于造假,因为没什么意义。”

    审配听完后陷入了沉思,默默坐下来。

    侍从更是诚惶诚恐。

    早知道,就不来禀报来,还以为抓住了什么机缘,没想到审配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好半晌后,审配摆了摆手,侍从退下。

    审配清醒了过来,立刻派人核实。没过多久,就得到哨探传回的确认过的消息。

    审配知道不能再耽搁,吩咐道:“来人,通知淳于琼将军来议事。”

    淳于琼是袁绍的心腹,也是好友。当年袁绍在洛阳,淳于琼就已经支持袁绍,是袁绍的嫡系心腹。虽然颜良和文丑的实力,比淳于琼更强;张郃、高览统兵的能力,也比淳于琼更厉害。

    可是,淳于琼的地位依旧更高。

    袁绍带着大军北上,留下淳于琼带兵坐镇邺城,确保邺城的安全。

    侍从去通知,时间不长,就见淳于琼身穿甲胄,大踏步的进入房间中,抱拳道:“审尚书。”

    审配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淳于将军,刚得到消息,蒯良派遣大将臧霸,杀入渤海郡重合县,已经拿下了县城。”

    淳于琼眼神锐利,思考了一番,询问道:“审尚书的意思,是让本将带兵去击败臧霸吗?”

    “对,是这个意思。”

    审配神色严肃,道:“邺城的守军有两万多,你带一万精锐,火速开赴渤海郡,务必夺回重合县。即使无法夺回,也必须挡住臧霸的攻势,稳住局势。”

    “我会把消息,立刻上奏给大王,请大王权衡安排。”

    “本官还接到夏侯惇的书信,夏侯惇还有一两万的精锐,就希望与我们发兵帮助他,简直是痴人做梦。”

    “现在夏侯惇拖住周瑜在兖州的攻势,你去渤海郡挡住臧霸的攻势,等大王击败公孙瓒,我们就可以从容安排,全力攻打陆玄的军队。”

    审配郑重道:“淳于将军,此战必胜,明白吗?”

    “保证完成任务。”

    淳于琼毫不犹豫就回答。

    他急匆匆离开了。

    审配看着淳于琼离开的背影,看了眼要送给夏侯惇的书信,想着更改一下,说一说渤海郡的事情。可他转念一想,夏侯惇必然得到消息,不需要解释什么,就直接让人把书信送走。

    审配又撰写了一封书信,阐述渤海郡的情况,阐述夏侯惇的情况,说清楚目前的局势。最后,审配说后方一切稳定,运转正常,让袁绍不必担心。

    同时,审配也说了北上供应袁绍大战的粮草补给等,也保证没问题。审配的书信中,没有催促袁绍的意思,却清晰说了后方局势。

    袁绍自然会有迫切心理。

    这是审配的意图。

    审配的书信被送出邺城,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朝北方幽州易京战场送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