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570章 大会战

第570章 大会战

    九月秋风起。

    天气迅速的转凉,今年的冷气来得尤为猛烈,在汉中都感受到气温的骤降,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却仿佛已经入冬一样。

    汉末小冰期,每年都冷得快。北方最寒冷,这是汉末的大环境。好在益州和吴国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偏南的区域,虽然气候寒冷,一切都在掌控中。

    南郑城外,吴军营地。

    陆玄穿着厚实的衣袍,在营中巡视营地,安抚患病的士兵。这段时间天气骤降,许多士兵感染风寒,好在之前陆玄留下了张仲景,让张仲景在舒县编纂医术,教导学徒,培养更多的医家子弟。

    恰是有张仲景的安排,陆玄的军中,有大量张仲景培养出来的军医。士兵出现风寒,陆玄就果断采取措施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压制了风寒。

    陆玄巡视营地的时候,有士兵来到陆玄的身边,禀报道:“大王,有张尚书送来的书信。”

    “知道了。”

    陆玄点了点头。

    他巡视完患病的士兵,以及之前交战的伤兵,才回到大帐内,拿起了张昭送来的书信看。

    陆玄远在益州,张昭负责处理国内的政务,仍然会安排人定期送来书信。

    书信中,都是重大事情,是关于吴国的政务。

    张昭这一次的书信,开头是关于今年秋收的。今年的吴国,依旧获得了丰收,粮食充足。只是在书信中,还提及了一则消息,今年夏天的吴国,南方普遍酷热,比往年热了很多。

    陆玄看到这,神色有些严肃。

    夏季酷热,到寒冬时又酷寒,这是汉末气候的典型特征。因为小冰期的原因,气候很极端,使得百姓生存的环境更艰难。

    由此判断,这个冬天的大汉朝,不论是袁绍的晋国,亦或是曹操的秦国,乃至于陆玄的吴国,恐怕寒冬都有大规模的寒潮发生。

    这会很棘手。

    陆玄按捺住心思,继续往下看,后续的消息是关于诸葛亮的。

    诸葛亮被陆玄任命为南京县令,负责营造新都南京,已经完成新都城的建造。一应的王宫、宗庙、祭坛,城内诸多的署衙,全都修建了起来。

    现阶段开始了一部分的搬迁事宜,主要是一些百官的家眷,先一步往南京搬迁。除此外,一部分的卷宗也开始朝南京城送去。

    现如今的卷宗资料,都是纸质版,不再是竹简,减少了很大的开销。

    即便如此,各项物资运转也不容易。

    下一步等陆玄回去,才会迁徙吴国的宗庙、百官这些。

    陆玄看完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诸葛亮办事果然靠谱。

    张昭在书信的末尾,也提及了诸葛亮治理的南京城,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王道乐土的景象。

    不愧是诸葛亮。

    陆玄眼神愈发的赞许,虽然诸葛亮的年纪不大,可是诸葛亮的能力已经凸显。在治理内政上,诸葛亮完全是开挂一样,天赋简直是绝顶。

    陆玄看完了书信,又思考着年底寒冷的事情。

    这件事必须要准备。

    陆玄铺开了白纸,提笔写信,嘱咐张昭早早应对今年的寒冬。一方面,要准备安置可能出现的流民,虽然吴国的流民很少,也必须有备案。

    另一方面,要准备救济百姓的赈灾物资。

    最后,是寒冬时期的疫病注意事项,以及张仲景负责的医师方面,进一步加强医师的培养。

    自从之前招揽了张仲景,陆玄全力支持张仲景编纂医书,而且支持张仲景建立更大的医馆,培养学徒,救治病人。

    医家子弟,纷纷云集在吴国。

    普天之下,陆玄的吴国内,医家子弟是最多的。

    陆玄写完书信,就安排来传信的人火速赶回去。在他安排完后,又派人把贾诩喊来,沉声道:“文和,我们在南郑拖延了许多时间。”

    “当然,一切也在我们的掌握。”

    “按照我们的节奏,困住曹操的意图,在于借着张鲁笼络汉中各县。事到如今,汉中郡各地纷纷归顺,人心也开始向着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

    “可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主动分兵离开南郑,带兵去子午道镇守,留下刘备在南郑城内镇守。”

    “这改变了曹操困守南郑的孤军局势,曹操和刘备互为犄角,和我们对抗。我们攻打刘备,曹操能驰援。我们攻打曹操,刘备能驰援。”

    “本王认为,要改变策略了。”

    陆玄面色严肃,说道:“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热气球上,要考虑另外的手段。”

    贾诩严肃道:“大王,曹操和刘备的安排不足为奇。曹操有和刘备互为犄角的想法,可更多的还是曹操要在子午道上随时能撤退。”

    “另外,臣一直盯着天气变化。虽然忽然间,就仿佛是初冬来了,天气转冷,实际上没了动辄暴风雨的气候,气候渐渐趋于稳定。臣认为,很快会有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

    陆玄问道:“确定吗?”

    “臣确定!”

    贾诩很笃定的回答。

    “报!”

    就在此时,又有士兵进入,禀报道:“大王,有徐州刺史蒯良的消息送来。”

    “快拿过来。”

    陆玄眼神期待了起来。

    士兵去通知,哨探跟着就进入,抱拳行礼后说道:“启禀大王,蒯刺史已经斩杀袁谭,取得了徐州之战的胜利。具体情况,请大王阅览。”

    哨探递上了书信。

    陆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接过书信,就迅速的浏览,看到蒯良布局臧霸,借助臧霸反杀袁谭,灭掉袁谭大军的详细战报。

    战报看完,陆玄笑容愈发的灿烂。

    这一战,打出了风采。

    不愧是蒯良。

    他安排在地方上的这些刺史,不论是周瑜,亦或是蒯良,通过这次的战事,都圆满的给出了答卷。

    陆玄收起书信,看向哨探,吩咐道:“回去告诉蒯良,本王等候他下一步的好消息。有功的所有人员,等战事结束后,都会得到嘉奖。”

    “喏!”

    哨探立刻回答。

    哨探转身退下后,陆玄又把法正喊来,又说了蒯良的消息。

    然后,陆玄沉声道:“目前兖州和青州方面,都取得了大突破。文和说风向渐渐稳定,适合热气球飞行。既如此,就要准备破局了。”

    “目前曹操退到子午道,刘备镇守在南郑,双方互为犄角,在有热气球破城的前提下,我们要怎么安排,这是需要考虑的。定下了策略,才能解决汉中的战事。”

    陆玄沉声道:“汉中之战持续到现在,该结束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