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552章 三喜临门

第552章 三喜临门

    周瑜接过陆玄派人送来的战报,迅速的浏览。当他看完书信中的内容,眉头上扬,心中更是赞叹。

    不愧是自家大王。

    进入了益州短短时间,拿下了刘璋。这才刚刚北上,才和曹操开战,就在沮县诛杀曹仁,在阳平关杀了夏侯渊。

    论速度,自家大王第一。

    周瑜看完书信的全部内容,精神振奋,吩咐道:“来人,通知李通来议事。”

    侍从得到吩咐,转身去通知。

    时间不长,李通进入营帐,抱拳道:“大都督。”

    李通刚刚三十岁,身体魁梧精悍,眉眼锐利,是周瑜在豫州挖掘出来的将领。

    李通是江夏人,游侠儿出身。早些年的时候,他就聚集了江夏郡的游侠儿,纵横江夏和汝南地区,成为地方上的一股势力,颇有影响力。

    历史上,李通在曹操挟天子定都许昌后,判断了局势,果断率众投奔曹操,被曹操任命为振威中郎将,驻守在汝南边界。

    曹操的安排,是简单招安,你投奔我,我就给你一个官职。

    等于说,李通在曹操这里挂了个号。

    要说李通和曹操的关系,有多么近,自然是没有的,都不算是嫡系和心腹。李通没有任何的影响力,更不像历史上许褚这样的虎将投奔曹操,直接被曹操看上。

    可是,李通很有定力和眼光。

    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曹操的兵力不足,也没有征召李通。可是,李通判断了局势,果断带兵驰援,并且身先士卒的参战,立下功勋被曹操升迁为裨将军,建功侯,在汝南郡担任阳安都尉。

    振威中郎将是杂号将军,只是曹操给李通投奔的安排,没有价值。

    然而,裨将军和阳安都尉不一样,是曹操第一次认可了李通。

    从这里,曹操开始把李通当作是自己人。李通被任命为阳安都尉后,治理地方,稳定人心,颇有政绩。

    官渡一战,刘表和袁绍,都派人来引诱李通。当时的大环境,谁都看好袁绍,不看好曹操。可是李通果断拒绝了刘表,更杀了袁绍的使者,把袁绍送来的印绶也一并交给曹操表明心迹。

    官渡一战厮杀凶猛,曹操陷入绝境,豫州更是全线叛乱,刘备也亲自到了豫州搅乱局势,李通却犹如定海神针坚守,扫荡贼匪,平定汝南局势。

    官渡一战结束,曹操论功行赏,进一步提拔李通为汝南太守、都亭侯。

    建安十四年,关羽水淹樊城,荆州陷入绝境,曹仁拼死抵挡关羽。当时,曹操人在汉中,整个曹操麾下无力驰援的时候,李通又调集所部的兵力,去荆州驰援,却病死在路上。

    曹丕继位后,追谥刚侯。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早早的病死,必然成为魏国南方的一根定海神针。

    只是,李通死得早了。

    李通虽然是游侠儿出身,却是定力深沉,有远见和目光。从始至终,他就是认定了曹操,纵然曹操不断遇险,李通都从未改变。

    尤其是官渡一战,当时整个许都内部和汝南地区,大多数人都背弃曹操,在这样的一群人中,李通的坚守更是尤为可贵。

    周瑜对李通非常的赞许,在李通投奔后,一直把李通带在身边培养。因为李通最大的缺点,依旧是读书不多,这是汉末大多数武将的通病。

    除了大家族出身的人,武将都是不通兵法,全是野路子。

    周瑜问道:“文达,最近你读《孙膑兵法》,读了一半没有?”

    李通面对周瑜的询问,打起精神。他的年纪比周瑜更大,可是,对周瑜是打心底的佩服,更把周瑜当作自己的老师。

    如果不是周瑜一点一滴的教导,他不可能先读《孙子兵法》,再读《孙膑兵法》,以及还要读其他的诸多兵法韬略。

    这是他的短板。

    李通恭敬道:“回禀大都督,末将读到了《孙膑兵法·八阵》这一篇。只是,还有诸多的不懂,没有能够彻底领会这一篇。”

    周瑜严肃道:“读书,要不断的通读,自然而然会领悟。你先一遍遍的读,一遍遍的去理解。最后,不懂的地方再来询问,本督为你解释。”

    “遵命!”

    李通连忙回答。

    周瑜岔开话题,沉声道:“把你喊来,是刚得到大王传来的消息,大王在益州一战,斩杀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和曹仁,把曹操困在汉中南郑县。你带着人去传话,把这一消息在夏侯惇的军中传开,扰乱夏侯惇的军心。”

    李通听完后先答应,然后道:“大都督,大王困住了曹操,取胜指日可待。我们现在,要等太史慈和高顺双方的消息,再顺势猛攻。只是有了大王的情报,计划是否要做更改呢?”

    周瑜听到后,心中也在权衡。

    陆玄的消息来了,本质上来说,取代了一些太史慈和高顺的情报,因为能够扰乱夏侯惇的军心。

    “报!”

    就在此时,士兵再一次进入,禀报道:“大都督,太史慈将军和高顺将军的哨探,各自同时抵达。”

    “快带进来!”

    周瑜吩咐一声。

    这一刻,周瑜眼中露出了笑容。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士兵去传话,不多时,两个哨探进入,各自递上了情报。

    周瑜接过来查看,他看完书信的内容,脸上笑容更甚。

    太史慈带着三万精锐,自南阳郡北上,突袭颍川郡,拿下了昆阳、父城和郏县三地,直扑颍川治所阳翟县去。太史慈的大军,已经切断关中从颍川进入兖州的通道,确保周瑜西面的安全。

    高顺带着一万精锐,攻入了梁国,夺取梁国的治所睢阳,切断东面泰山郡于禁的军队,可能回援陈国夏侯惇的可能。

    双方都取得了战果。

    太史慈和高顺都各自在扩大战果,要进一步控制局面。

    周瑜笑容绽放,掷地有声说道:“没想到,今天会是三喜临门。不仅大王来了好消息,太史慈和高顺也顺利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李通,立刻擂鼓,调集我们的大军直扑夏侯惇去。”

    “此战,覆灭夏侯惇。”

    周瑜下了命令。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