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524章 法正拱火

第524章 法正拱火

    陈仓道,也称之为陈仓故道,位于陈仓县的西南。

    这是在凉州的武都郡境内,在曹操的掌控中。从这条路南下出散关,沿着河边栈道南下,出陈仓道后抵达武都郡东面的沮县,就能往东直扑汉中,抵达汉中西面的门户阳平关。

    对曹操来说,进入了阳平关后,汉中翻掌可定。

    历史上,刘邦出汉中,就是沿着陈仓故道北上,出陈仓定三秦大地。

    曹操带着军队南下,虽然山势陡峭,栈道难行,导致队伍蜿蜒绵长,不容易赶路。可是沿途没有阻碍,也没有军队阻击,曹操南下很顺利。

    在曹操出了陈仓道后,沿着沔水东进,朝阳平关去。

    阳平关的守将名叫杨昂。是张鲁麾下的大将。只是杨昂镇守阳平关,已经被郭嘉策反。

    郭嘉也在阳平关内。

    郭嘉留在南郑县,只是张鲁的普通谋士,没有任何拿下张鲁的机会,因为他无法成为张鲁的核心。尤其张鲁考核人,不是考核你的谋略和能力,而是看你对五斗米道的虔诚程度,看你对五斗米道的认知。

    这让郭嘉有些无奈。

    最后,郭嘉到了阳平关。

    杨昂虽然是张鲁的大将,在郭嘉的三寸不烂之舌下,直接被郭家说服。

    阳平关,城楼上。

    杨昂和郭嘉在房间中下棋聊天,郭嘉棋艺精湛,只是他下棋随意,完全不做考虑,更不去长考。即便这样,也轻易压制杨昂,郭嘉还得时不时的乱下几步,才能让杨昂维持下去。

    杨昂落下一枚黑子,微笑道:“郭军师,秦王从陈仓南下,到了现在,都还没有抵达。如果继续拖延,等陆玄杀来,恐怕会生出变故。”

    郭嘉神色自信,轻笑道:“杨将军放心,秦王已经南下,很快会抵达阳平关。”

    杨昂再一次问道:“袁绍方面,确定会出兵吗?”

    郭嘉轻轻一笑,搁下手中的白子,面色转而变得严肃起来。

    他神色认真,郑重道:“杨将军,袁绍明确给了答复,必定要攻打陆玄。这一次,是两国全面攻打陆玄。陆玄的确厉害,吴国非常强横,可是他面对两国的攻打,那也无能为力,你没必要有任何的担心。”

    之所以郭嘉能策反杨昂,一方面是许以重利,郭嘉许诺一旦曹操夺取汉中,就让杨昂担任汉中太守。另一方面,是郭嘉说了袁绍要攻打陆玄的消息。

    杨昂觉得陆玄厉害,可是,他更觉得陆玄面对曹操和袁绍这样的当世英雄,肯定不敌。只是等待曹操的时间,杨昂内心始终有些担心。

    郭嘉所做的,是安抚杨昂,确保杨昂在曹操抵达之前,能让杨昂不会生出二心。

    杨昂听完郭嘉的话,神色又稍稍笃定。

    郭嘉轻轻一笑,说道:“杨将军,秦王是念旧之人,更是诚信之人。陆玄,就不一样了。益州别驾张松归顺了他,却被张任杀了,陆玄没有任何的表示。”

    “刘瑁方面,是刘璋的三哥,也被陆玄杀了,然后刘瑁的女人被陆玄抢走。我听说杨将军的妻子,年轻貌美,也是绝色佳丽。”

    “你去追随陆玄,不仅你自己危险,你的家眷也危险。可是,我主秦王就不一样了,是诚信之人,心胸更是广袤,所以你不要有任何的疑虑。”

    杨昂没有反驳,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心中却腹诽着。

    曹操和陆玄不都是一丘之貉吗?

    只是对杨昂来说,归顺曹操才能利益最大化,他定了心神,继续和郭嘉下棋。

    “报!”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进入,来到杨昂的身边,禀报道:“将军,我们安排在阳平关外的哨探,发现西面有大批的曹军来了,朝阳平关杀来。”

    杨昂吩咐道:“不必去管,我们只要镇守阳平关就是。”

    “喏!”

    士兵转身就退下。

    在士兵离开后,杨昂颇有些兴奋的说道:“郭军师,秦王来了。我们去城楼上,准备迎接。”

    郭嘉笑着点头同意,和杨昂一起来到了阳平关的城楼上。

    这一处关卡,建立在险峻之地,易守难攻,扼守着汉中西面的门户。从益州成都北上,要进入汉中,就需要从阳平关才能进去。

    郭嘉眺望着周围远处的群山,笃定道:“阳平关天险之地,等秦王抵达,我们拿下了张鲁,就借助阳平关,借助汉中和陆玄交战。”

    “以汉中为根基,能源源不断的消耗陆玄的军队。甚至,把吴国的力量都吸引进来。阳平关一地,就会成为吴国的厄运之地,使得吴国由盛转衰。”

    杨昂道:“郭军师所言甚是。”

    两人聊着天,说着些未来的话,没过多长的时间,阳平关外的官道上,曹操的大军来了。

    一杆杆曹军大旗,猎猎作响。

    大军声势,气势如虹。

    “来了!”

    郭嘉的脸上浮现出笑容,看向杨昂,吩咐道:“杨将军,走吧,我们一起迎接秦王。”

    杨昂点了点头。

    他和郭嘉下了阳平关的城楼,就传令开关。镇守在城门口的将士有些疑惑,可是所有的士兵,都是杨昂的嫡系,都是杨昂的部下,没有人反对。

    郭嘉和杨昂出关,来到曹操的面前,郭嘉率先行礼道:“臣郭嘉,拜见秦王。”

    杨昂扑通一声单膝跪地,抱拳道:“阳平关守将杨昂,拜见秦王。”

    曹操朝郭嘉点头致意,他翻身下马,伸手托起杨昂,脸上的笑容愈发柔和,语气透着亲近,说道:“杨将军的贤名,本王早就耳闻。如今得到杨将军的辅佐,本王夺取汉中,指日可待。”

    杨昂看到曹操如此的平易近人,更是激动,高声道:“杨昂愿为秦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曹操捋着颌下的长髯,微笑说道:“本王不需要你赴汤蹈火,需要的是夺取汉中后,杨将军替我治理好汉中。因为你是本地人,了解汉中,才能有的放矢的施政。”

    杨昂进一步得到允诺,更是欢喜,开口道:“定不负秦王厚望。”

    曹操点头道:“入关!”

    命令下达,曹操率领大军入关,同时留下了一支军队镇守,封锁阳平关,避免陆玄的军队抵达,从而导致陆玄的兵力跟着进入阳平关内。

    曹操的大军入关后,没有在阳平关休整,进一步加速朝南郑的方向去。

    曹操打算悄然杀入南郑。

    只是,曹操的大军进入阳平关内,大军前进的时候,法正安排的探子已经发现了,以最快的速度昼夜兼程赶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返回了南郑城内。

    法正听到哨探禀报消息,得知曹操进入阳平关,暗道曹操的人厉害,轻易策反了阳平关的主将杨昂。

    不过,这也在预料中。

    法正按照原定的计划,安排人散播杨昂背叛张鲁,投降曹操,且把曹军引入汉中的消息。事情安排下去,法正依旧在府上等待,任由舆论发酵。

    大半个时辰后,消息彻底传开,南郑城内人心惶惶,坊间议论不断。

    无数百姓,都担心南郑。

    毕竟,曹操有屠城的先例在。

    法正不管坊间的议论,带着赵云朝阎圃的住宅去。他的计划是先策反阎圃,再是张鲁。之前庞统发展的内应厨子,厨子是隐藏在张鲁府上的暗桩,法正没有动用。

    这是隐藏的底牌。

    法正在汉中行动,手中隐藏的底牌越多,就越能游刃有余的安排。法正来到阎圃的住宅大门口,让门房去通报后,就静静等待着。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