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三六六章 集中

第三六六章 集中

    守松山或许是一时的,少一年两年,多则三年五年,可是灭东虏、平下,却是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的。

    而这个长远规划,必须从牢牢立足松山城开始,必须从牢牢掌握眼下松山官军各路人马入手。

    到底,就是从牢牢掌控或者完全垄断松山各路人马的粮秣饷械、弹药军需入手,从各路人马后勤供应的高度集中统一入手。

    所有的粮饷军需物资,唯有集中统一供应,才能把松山各路人马真正拧成一股绳,最后打造成为一个切身利益一致的命运共同体。

    却杨振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座的众将各怀心思,一时无人回应,过了片刻,却是夏成德这个老牌子副将之一当先站了起来,斟酌着道:

    “分有分的好处,统有统的好处,但要哪个利于长久,利于细水长流,那还是统一的好!卑职完全赞成都督的想法!”

    夏成德站起来带头了这个话以后,有些紧绷的场面立刻松动了。

    吕品奇左右看看,很快也站了起来,笑着道:“的确如此,过去咱们一股脑分了,是因为当时没设协理营务处,现在有了协理营务处,我看还是给它统管的好!各部人马,按月按人,领取支用,也免了寅吃卯粮的烦恼!”

    夏、吕两个人表了态,但其他人仍无反应,既不符合,也不反对,或者更准确地,是暂时弄不明白杨振的意图,不知道什么好。

    因为杨振方才的那些话,听起来似乎明显地不利于征东先遣营的各部人马。

    这一次西出边外,夏吕两部未出一兵一卒,杨振从松山城带出去的人马,全部都是由先遣营各部构成的。

    按理,截获了这么物资回来以后,即便先遣营不能独占这些物资,可是无论如何也该分得大头才对,就像上一次出击敌后凯旋归来时做的那样。

    但是杨振却没有那么做,这让张得贵、李禄、张臣有点把不准杨振的意思了,搞不懂杨振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了。

    可是,搞不懂归搞不懂,作为杨振的基本盘,他们的心里即便有意见,当杨振已经表明了态度的时候,却是不会站出来反对的,只是沉默而已。

    杨振的目光先是从几番欲言又止的徐昌永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了祖克勇的身上,意思很明确,就是请祖克勇表态。

    这个时候,祖克勇缓缓地站了起来,沉声道:“将这次全部物资集中起来,统一支应各部,其中好处显而易见,卑职赞成都督的决定!”

    “徐参将,你呢?”

    杨振见祖克勇表态支持,当即心中笃定,先是打手势示意祖克勇坐下,随即面带笑容问起了徐昌永的意见。

    克服门户之见不容易,但是要想不断吸纳新的力量加入自己,从而不断壮大自己,唯有先克服自己的门户之见才校

    但凡是心中有点大格局的人,应该都能看清楚这一点。

    杨振很明白为什么夏成德和吕品奇会抢先表态支持,来去,就是利益。

    因为杨振这么做,起码目前看,是对他们有利的。

    他们的人马没有跟着去,没出一分力,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自然啥也别想得到。

    就算是杨振如同上回一样仗义,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依然是别人吃肉,他们喝汤。

    可是这一回,杨振改变了打法,这个打法对他们有利。

    当然,以他们在军中浮沉多年的经验,不会看不出这其中有利也有弊,有得也有失,可是近在眼前的巨大利益却是明摆着的。

    至于赞同了这么做以后,他们还能不能保持住自己所部人马“兵为将颖的近乎独立的地位,此一时也顾不得了。

    那么,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杨振面带笑容,正在心里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地盘算着,突然听见徐昌永“这个,这个”地吭哧瘪肚半,终于话了。

    “这个,这个,这个——,都督你咋办,咱就咋办吧,我老娘在世的时候常吃亏是福,吃亏是福,除此之外,卑职也无甚高论!”

    “哈哈哈哈……”

    杨振听了徐昌永这个话,顿时仰脸哈哈大笑了起来,尔后笑着对他道:“好一个吃亏是福,徐老兄话真是从不叫我失望!请坐!请坐!”

    杨振先是笑着请徐昌永又坐下,然后扫视了众将一圈,问道:“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有,可以讲讲,如果没有,这个事情就这么办了!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杨振反复问了问,在座众人都不话。

    张得贵已经左右权衡了有一会儿了,可是听到杨振到好一个吃亏是福的时候,最后还是决定不话。

    眼前的这个事情,虽然对那些跟着作战的先遣营弟兄们不太公平,可是归根结底,却利大于弊的。

    夏成德、吕品奇、仇震海这些饶确是凭空得了许多好处,他们不仅没有出力,而且因为所部人马不少,分得的物资肯定也会较多,乍看的确不公平。

    但是,这些人都是松山官军的一部分,就是这回不给他们分东西,将来呢,你还能真的不管吗?

    最起码,仇震海你就不能不管,一来仇震海眼瞅着就要成为杨振的姻亲了,而且还是自己亲手经办的,已经是妥妥的自己人了。

    二来仇震海所部是杨振从敌后带回来的,也已经编入征东先遣营了,他们的粮秣饷械供应本来就应当由先遣营承担。

    至于,夏成德、吕品奇两部人马,也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高兴了就贴补一点,不高兴了就当看不见。

    毕竟昨杨朝进宣读的圣旨已经明确了,杨振以及他所领的松山各部人马已经是自成一家了,与祖家军已经是两条线了,不再直接接受锦州城的大帅府号令指挥了。

    那么从此以后,夏成德、吕品奇这两支原属辽东镇的、已经仅存不多的、由非祖家子弟亲戚指挥的辽东军人马,还能从祖家军那里领到粮秣饷械等军需物资了吗?

    那是绝不可能的了。

    莫最近的圣旨已经明确松山官军的特殊地位,就是没有明确,以夏成德、吕品奇两部人马现如今与杨振的关系,他们也休想再从祖家军那里领到粮饷了。

    那么这些人马的粮饷,又该归谁来供应?

    当然是归松山总兵府或者“松山与辽海总兵府”来供应了,这是迟早的事情。

    他们的人吃马嚼你不管,他们能真心实意听你的话?

    眼下,杨振只不过是接着物资分配这个由头,以现在这样的方式,把这个问题提早解决在它萌芽之前罢了。

    这个道理不难懂,更何况所有物资并不是过去那样的一次分发,而是交给了协理营务处集中管控,统一经办,那么协理营务处又是掌握在谁的手上呢?

    就掌握在他张得贵的手上啊!

    想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认清,分给谁,固然重要,可是谁来分,才是最重要的。

    张得贵既然不话,李禄、张臣、杨珅这些人自然也不好话。

    至于新晋升为都司、守备的潘文茂、王守堂、张国淦、潘喜等人,都是头一回出现在这样的场合,杨振要是不点名问他们,他们根本不敢话。

    就这样,杨振问了话以后,见在座的众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无人回应,随即道:“很好!那就这样办了!各部兵马实力,之前协理营务处已经统计过了,从七月初一开始,就照那个饷额,如实发放粮饷!另外——”

    杨振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沉吟片刻,对张得贵道:“另外,协理营务处下面,要尽快筹备设立一个回易库,把入城物资之中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或者于我们作战守城而言无用的东西,列个清单,估个价,能卖的都卖了,换成银钱,也好发饷!”

    “回易库?都督是,要在咱们松山城里经商开店卖东西?”

    这一下子,张得贵就像是睡醒了一样,立刻接了话,想进一步弄清楚杨振的意思。

    “松山城内可以搞,但也不必局限在松山城内,你们的目光要长远一点。咱们也可以把买卖做到关里去嘛,咱们现有这么多皮货,要是想办法把它们卖到了江南繁华之地,你想一想,能给咱们换回来多少粮饷,多少弹药军需?”

    “这个——”

    杨振马行空的这番话,顿时让张得贵有点哑口无言了,同样也令在座的许多人一时目瞪口呆。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2.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3.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4.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5.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6.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7.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8.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9.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0.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1.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2.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3.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4.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5.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6.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7.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9.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0.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1.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2.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3.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4.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