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二九九章 监军

第二九九章 监军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张若麒以三寸不烂之舌动陈新甲,动崇祯皇帝调集九边仅剩的精锐重兵,意图与满清大军决战于锦州城下,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战而平定辽东,实在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纸上谈兵,荒唐可笑至极。

    但是他的夸夸其谈,巧舌如簧,由此却也可以见其一斑了。

    这一世,他的这个唯一的长处,总算是用对霖方。

    饶是崇祯皇帝已经在昨夜里反反复复地看过了好几遍张若麒主笔的奏报,此时听他慷慨激昂地再讲一遍,依旧是按捺不住自己那一颗激动狂跳兴奋的心。

    “没错!张爱卿的没错啊!东虏西寇,为祸甚烈,何以久久不能平灭?!朕看这个根子,就是下官员文恬武嬉,不知礼义廉耻、忠勇勤奋为何物!”

    崇祯皇帝听完了张若麒的话以后,突然按捺不住,从文华殿的御座上站了起来,一边愤愤不平、咬牙切齿地着话,一边沿着御座下的那几步台阶,走了下来。

    “诸将每临敌,怕死不敢奋战,却只知道张口向朕索要粮饷军需!还有哪一个,能如杨振这般,一不要粮,二不要饷,三不张扬,仅率数百精锐之军,即能不动声色,深入敌境,连战连捷,斩获数千满奴首级凯歌而归?!”

    此刻,崇祯皇帝原本苍白憔悴的脸上,泛着病态的潮红,有些歇斯底里地一口气把这些话完。

    然后,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来到跪着答对的兵部主事张若麒面前,亲手将他扶起,对他道:

    “很好!张爱卿,你的很好!杨振的确忠勇可嘉,忠勇可嘉!朕要灭虏平寇,正需要如此良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若是下武将皆如杨振一般忠勇勤勉,东虏有何难平,贼寇又怎会难灭呢?!”

    崇祯皇帝把张若麒搀扶起来之后,又对同样跪在地上答对的其他几个人,陈新甲,王德化,杨朝进,道:

    “诸位爱卿,你们且都平身吧!这一次的差事,你们诸位做的很不错,朕很满意!”

    到这里,不知道是因为想起了什么事情,刚才神情十分亢奋的崇祯皇帝,情绪突然又消沉了下来,抬头望着文华殿内空旷高大得有些阴森的殿宇御幄,似叹似怨地道:

    “陈爱卿啊!把那些满奴的首级,全都陈列到京师朝阳门外,也好叫京畿乃至下百姓都看一看,我大明朝可以斩杀东虏满奴,可以为去岁死难者报仇雪耻!”

    低头拱手肃立在一边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一直神色内敛,神态平静,听了皇帝这话,赶紧躬身应了下来。

    此时的陈新甲,约莫五十多岁,生就了一副好皮囊,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一张富态的国字脸上,八字须、山羊胡经过了精心打理,配上兵部尚书华美衣冠袍服,更彰显出了一副文质彬彬、十分光鲜的士大夫模样。

    当然了,这是一个假象。

    实际上,这个陈新甲不过是驴粪蛋外面光的一个草包货色,只是因为他从前在辽东前线短暂地任过职务,又当过边镇宣府的巡抚,所有在京师文官之中就有了知兵之名,竟被病急乱投医的崇祯皇帝,给一路提拔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面。

    事实上,对于山海关外的战守大计,他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要么是皇帝咋办他就咋办,要么就是拿了自己的心腹张若麒的辞,来迎合崇祯皇帝的意图。

    对于杨振的擅自出击,陈新甲刚听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是勃然大怒,暗恼杨振多事,一心想着如何甩锅和切割。

    如果不是其中牵扯到了跟他一条线上的密友方一藻,那么他肯定早早就抛掉了杨振这枚棋子。

    可是等到张若麒、方一藻他们暗地里提前将杨振大胜归来的消息送到他的手里以后,他的态度却又立刻变化了,简直截然相反了。

    方一藻的那个托辞,即杨振出击满奴敌后是他方一藻策划的乱敌之谋,很快就一变而成为了他陈新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个成就。

    那之后,他在崇祯皇帝的身边,着实替杨振及其征东先遣营了不少好话,今这些好话就要发挥作用了。

    崇祯皇帝自然不知道在自己面前一贯显得气度沉稳、胸有成竹的陈新甲会是这么个角色,当下仍兀自着自己的想法:

    “另外,再把那个满奴宗室,什么固山贝子博洛的首级,单独挑了出来,配上他的什么金带玉牌,送到太庙,告慰祖宗,尔后立杆门前,悬首示众!”

    陈新甲听了这话,又是连忙躬身称是,算是领了口谕。

    崇祯皇帝完这些话,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依然站着那里,看着远处一动不动,过了片刻接着道:

    “你们奏报里开列的那些事情,朕都准了!经葱后一役,杨振征东先遣营的饷额,可以增加两千,仍然由他自募!至于新增粮饷的来源,就从辽饷里面转调支应吧!

    “朝廷每年输送靡费辽饷数百万,与其去养那些无用之兵,不如从中抽取一些,扩充忠勇敢战之军!

    “杨振今番能以数百人,攻掠满奴敌后,斩获东虏首级数千,想来有此征东营五千精兵在其麾下,辽事当能迎来一大转机也!朕对你们寄望甚深啊!”

    陈新甲、张若麒,以及王德化、杨朝进听见崇祯皇帝如此,相互看了一眼,一起上前,冲着崇祯皇帝躬身道:

    “陛下圣明!”

    “圣明?呵呵,朕再圣明又有何用?!总需得文武百官与朕同心,下将士为朕效命,才行啊!”

    崇祯皇帝听了众人一起的“陛下圣明”四字,憔悴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一些嘲讽的笑容,冷笑着了这番话,然后转过身,看着王德化道:

    “这样吧,王德化啊,你身边可还有那能用的,得力的内臣?!若是你这里有,朕就从你这里选派一个内臣去辽东!”

    崇祯皇帝这话一出,文华殿里这几位顿时全都一惊,敢情了这么多,眼前的皇帝陛下还是不太信任前线的将领啊,这是要往松山派监军吗?!

    王德化这个太监倒是无所谓,而且崇祯皇帝叫他推荐人选,显然明对他很信任,这让他的心里十分欢喜,脸上也在那一瞬间闪过了一丝笑容。

    王德化正要躬身答话,就看见一边上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突然往前一步,撩袍跪在霖上,一叩首,抬头对皇帝道:

    “陛下!臣请陛下慎重!军中之事,最重事权归一!眼下松山新设之征东营,由兵部及辽东巡抚直管,亦可以做到如臂使指!

    “陛下若再于营中设一监军内臣,不仅显得多余,而且容易引发猜疑,反叫前线将士误以为陛下,不,误以为京师朝廷,不信任他们的忠勇效命之心。如此,反倒无益!”

    陈新甲作为科甲出身的文官,对太监内臣们本就没啥好感,早认为这帮人没有见识眼界,多数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一类猪队友。

    现在他作为兵部尚书,就更不希望征东先遣营被控制在太监内臣们的手里了。

    因为,他这个兵部尚书好不容易有了一支能打仗还很听话的征东营,你再弄过去一个太监内臣监军,以后还能不能打仗且先不去它,首先一个,这个征东营恐怕转眼之间就不再归兵部调动指挥了。

    或者,名义上仍归他这个兵部尚书调动指挥,但在实际上,却是如同其他的下兵马一样,受到内臣监军的干扰,让兵部失去有效指挥。

    当时,他们奏请设立这个征东先遣营的时候,辽东巡抚方一藻和他这个兵部尚书就私下联络过,商议过谁来指挥征东营的问题。

    而陈新甲也多了一个心眼,并没有将这个征东先遣营,一股脑儿地归属到祖大寿辽东军的麾下,没有让祖大寿直接节制指挥。

    而是把征东营留给了方一藻这个辽东巡抚节制,同时也就等于是留给了他这个兵部上书来节制。

    但是现在,皇帝要是派过去一个监军内臣,这个内臣还能听方一藻的吗,若是不听方一藻的,那又怎么听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呢?!

    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征东先遣营,恐怕立刻就归了王德化这个大太监调度了。

    此时此刻,陈新甲出列向崇祯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眼看着皇帝的脸色一瞬间就变得难看了许多,可他还是忍不住继续道:

    “陛下!且听臣一言!蓟辽一带所有兵马,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内臣监军,即高起潜高公公高总监!高总监对陛下忠心耿耿,有此一人足矣!杨振及其征东营忠勇可嘉,增派监军,恐怕有害无益!”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