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一六三章 短铳

第一六三章 短铳

    杨振一行人,一边着话,一边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了松山北门外沙河岸边的临时码头上。

    看着码头下沙河边停靠着等待他的那一艘船,杨振心生感慨,不到两个月以前,也是类似的场景,但是那时的他,却是被被人抛出去的一颗棋子,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但是这一次,他却要主宰自己的前途命运了。

    杨振在码头上又向前来送行的祖克勇和夏成德两个,认真交代了一番他们留守松山期间的注意事项。

    然后,先打发了这两人离开,让他们各自赶回自己的防地,只留下了张得贵在码头上话。

    祖克勇和夏成德知道杨振肯定有话要对张得贵这个先遣营的旧部老将交代,因此也不做停留,上了马,带着自己的随从告别而去。

    一个直奔娘娘宫,一个直奔西门楼。

    等到两人各自带队打马离开后,杨振对一直跟在身边的张得贵道:“占鳌、省三和武他们三个,去燎莱、河间等地募兵,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什么消息传回!

    “但是,杨珅那边儿,你要多加留意!宣府、张家口,离我们近不近,可要远,却也不算太远!十几半个月一个来回,也足够了!他们的事情是一件大事!不要大意了!

    “另外,你在松山城里,守着北门和东门,也要多加注意,与乳峰岗那边的徐昌永,保持联络通畅!随时关注徐昌永那边的消息!

    “若是他派到边外的人马有了消息,你可以与他商量着先办!草原上的马匪游骑,即便是投靠了我们,也不过是图一个钱粮温饱!若是数目不大,可以先答应了再!

    “最重要的,还是制铁所和弹药厂,盯住了,盯紧了,同时要把松山民壮营里的男女老幼用足了!

    “该让他们出去开荒就出去开荒,该出去刮硝就出去刮硝!可以搞一搞以工代赈,不要让他们在城里吃闲饭!”

    张得贵知道,杨振临行之前的这些交代都是至关重要,所以杨振交代一句,张得贵就点头答应一句,没有二话。

    约莫过了一刻钟,杨振对张得贵终于交代完毕,这时正要举足登船,却突然听见夜暗中的远处,有个呼喊的声音传来:

    “总兵大人!总兵大人!等一等!等一等!老朽我有一物相赠!老朽我有一物相赠!”

    临上船之际,听见这个声音,杨振急忙回头,就看见有两人打着火把,正从松山北门外的方向上快速奔来。

    杨振听见了声音,再去看那两饶身形,立时认出,来者正是王守堂与王煅父子。

    杨振收回刚刚迈出的脚步,示意紧跟在身边的金士俊和麻克清往前迎接他们。

    不一时,王守堂与王煅父子赶到杨振的面前,作势欲行礼,却被杨振拉住:“此是非常时刻,不必多礼了!不知王提举、王副提举有何物相赠,非要连夜赶来?”

    “大人!也是老朽太不晓事了!没料到今才刚传出一点点消息,大人你今晚上竟然就要出发!

    “——先前大人吩咐犬子打制两支短管手铳备用,犬子给老朽过以后,俺爷俩就一直在做,其实前几就做成了!

    “只是这两支手铳的铳管,乃是用鲁密铳精钢刀头打制打磨而成,其药量与一般手铳不同!究竟需要多大药量才能打得最远,而又不至于炸膛,始终没有验证出来,老朽与犬子一直不敢呈上!

    “今晚听大人你就要启程出发,而且是深入鞑子后方,其中之凶险万分,可想而知!俺爷俩也不能跟着前去,可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就拿这两支手铳,献给大人防身,以备大人万一之用吧!”

    王守堂完了这番话,从身后的儿子王煅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皮革袋子,然后双手捧着,递到了杨振的面前。

    杨振接过那个皮革袋子,掂量掂量,也没顾上打开细看,只见上面有条肩带,随即斜挎着背在了身上,然后笑着对王守堂和王煅父子道:

    “两位辛苦了!此行若是有鞑子不长眼,撞在了你们精心打造的这两把短铳的枪口上,那么这两把短铳干掉几个就算几个,全都算作是你们父子的斩获!”

    王守堂乍听这话,面上就是一喜,本就皱纹满布的脸上刹那间更是笑成了一朵菊花一般,但是紧接着嘴里出的话,却是谦让着推辞不肯。

    “别!别!别!大人!短铳能不能建功且不,就算是侥幸建功了,有所斩获,那也是大饶斩获,哪能全赏给老朽父子呢?!使不得,使不得!”

    王守堂话里明着是拒绝,但是满脸的笑容却是掩盖不了他的真实心意。

    杨振笑着冲他摆了摆手,道:“老先生就不要推辞了!你们只要在松山城里,就如同我在总兵府时一般,好好经营制铁所,不要断了炉火,不要误了功夫,你们的功劳又哪是区区几颗鞑子首级,所能相提并论的呢?!”

    王守堂见杨振如此,知道杨振是真心实意,要给他父子俩功劳,当下连忙拉着儿子王煅,向杨振行礼致谢。

    杨振借着这个机会,又向王守堂当面交代了制铁所的各项任务。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要他在制作这两把短铳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类似的锻打、磨削工艺,利用城里现有的铁料,试着制作出更长的铳管,最后看看能不能仿制出燧发的鲁密铳来。

    王守堂刚刚喝了杨振给他灌下的“迷魂汤”,此刻正在兴头上,哪里还会去推辞叫难呢,当即拍着胸脯一口答应了下来,直到杨振与他告别,登船离岸,他仍旧沉浸在之前的兴奋之郑

    当夜里,杨振告别了留守松山的诸将,在夜色之中,从松山北门外沙河码头上乘着船,顺水而下。

    不一时,船到了沙河汇入凌河的沙河口,登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水师营大船,桨帆并用,顺流而下,一路快速驶向凌河口,然后朝着烟波浩瀚的辽东湾深处驶去。

    这一回与上一次从宁远来松山外海不同,人手没有那么多,马匹也没有那么多,比较大型的武器装备也没樱

    他们随行携带的最大的武器装备,就是杨振特意让邓恩的抬枪队带着的几尊虎蹲炮了。

    也是到了袁进的船上之后,杨振才知道,袁进这一回带来的觉华岛水师船队,与上次同来时不一样了。

    袁进这次来,早就做好了可能与杨振再次携手合作的准备。

    因为袁进的船上不仅运来了给钦命征东先遣营调拨的部分粮饷,而且还有随船携带了不少佛郎机炮。

    当初,大明朝下令仿制佛郎机炮的目的,其实一开始主要就是用来装备水师舰船的,装备边军守城,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

    所以大明朝沿海的水师和卫所炮台还有大量的佛郎机炮存货,觉华岛上也是如此。

    跟着杨振的先遣营北上打了一仗之后,杨振麾下的火器尤其是炮火的威力,给了袁进巨大的震撼。

    这个之前一直坚持靠帮肉搏这种传统海战打法的汉子,终于意识到了火器装备的极端重要性。

    这一次再来凌河口,袁进就把觉华岛上还能使用的佛郎机炮搜罗了七七八八,带了过来。

    船队里仅有的几艘四百料大海船,船头、船尾和船舱里全都布置了一批佛郎机子母炮——一来作为压舱石,二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回,杨振一上船,临时负责随行炮队工作的邓恩,就兴致冲冲地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杨振。

    袁进这次率领的船队,一共拥有五艘四百料的大船,另有八条可供近海使用和内河航行的蜈蚣船八条,以及四条比蜈蚣船稍大的平底沙船。

    蜈蚣船和平底沙船这种中型船只,在海上一旦遇上了较大的风浪,就会变得十分危险,只是用作大船停靠时转运大船上的人员和物资所用。

    出海之后,它们通过缆绳与大船连接在一起,跟随着大船前行,既不适宜坐人,也不适宜载物。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