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一三八章 汉卿

第一三八章 汉卿

    听见王德化居然要给自己取字,杨振心中有点惊疑不定,搞不懂王德化这么做到底是要做什么。

    若是想通过这个办法宣示他与杨振的关系,在杨振及其先遣营的身上打上他的烙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必要。

    光是之前他留下了杨振,并留下了辽东巡抚方一藻,却把辽东大帅祖大寿“撵走”的做法,就已经表明了他“泾渭分明”的态度了。

    这么做,已经等于是把杨振及其先遣营摆在了祖大寿及其“祖家军”的“对立面”了。

    对于取字的问题,杨振原本并不怎么在意,自己身边一堆大老粗,也用不上什么表字。

    但是他一想到将来的自己,恐怕不会一直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将来与各路文官士大夫读书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光有名没有字也确实不方便,所以也就认了,心里尽管有点惊讶,可是面儿上,没有表现出来分毫。

    他先是看了看王德化,尔后又看了看方一藻,见两个人都是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当下也只好笑着点零头,道:

    “那敢情好!那就有劳世叔帮忙了!”

    “方巡抚,进士出身,给人取表字乃是拿手好戏,本来我征求了方巡抚的意见,要给你补点文气!老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

    “不过方才听你话,咱家看你头脑灵活,谈吐雅正,做个总兵来,有此文气,已经够了!而且看你于华夷之防上心思甚正,于报效皇恩上忠勤奋勇——不如就用汉卿二字吧!”

    “汉卿?!”

    王德化的这个话刚一完,杨振惊得差点跳起。

    开什么玩笑?!这两个字哪是随便用的?!

    “怎么?!贤侄觉得汉卿不好?!咱家看你方才到汉奸咬牙切齿,汉奸自是人让而诛之,但是汉卿则不同,与子赐你钦命征东先遣营的旨意也很吻合!汉卿二字,就算是咱家对你的一个期许,就算是圣上对你的一个寄望也好啊!”

    王德化把话到了这里,杨振自然不能再反驳,不能再提出异议了,当下连忙道:“好倒是好!只是侄怕当不起世叔的期望!”

    “没什么当不起的!咱家觉得好,那就是好,你认可了就行,就这么定了!”

    杨振的表字,他自己还没有好好琢磨,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这样的事情上,他也不能跟王德化和方一藻过多纠缠。

    对方只是想通过给他取字的方式,确立双方之间的密切关系。

    你如果不认可他们给你取的字,那就意味着你不认可双方各之间建立的关系,那么之前了那么多,恐怕立刻就全都作废了。

    既然如此,汉卿就汉卿吧,听着虽然有点别扭,可是这两个字的寓意,毕竟还是好的啊!

    ——

    王德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宁远城里并没有过多停留,像他这样的内臣大珰,如果不是为了特别的事情,也根本不可能奉旨出宫,到山海关外这个犄角旮旯地方来。

    当下午未时三刻,他就在宁远文官武将们的恭送之下,带着京里来的队伍离开了宁远,往山海关方向去了。

    杨振有意将皇帝赏赐给先遣营的那五百两银子,作为礼物送给王德化及其随行的太监和东厂番子,但是没有送出去。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总督东厂办事太监,王德化这样的人物根本看不上杨振的这点银子。

    而且他千里迢迢来到宁远,替皇帝考察杨振,可绝不是为了区区五百两银子。

    至于王德化的左右手,杨朝进和卢志德,则是暂时弄不清楚杨振和王德化的关系究竟如何,所以根本不敢收杨振的银子。

    但是杨振以署理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松山团练总兵官的身份,主动给他们送银子,却也让王德化身边的几个得用太监甚是高兴。

    王德化离开了宁远城之后,杨振也就没有了继续留在宁远的必要了。

    与此同时,金国凤虽然“意外”升任了宁远团练总兵官,但却需要回到松山收拾行装,再回宁远上任。

    所以,两个人继续结伴,在当日申时左右,踏上了前往松山的归途。

    此次再去松山,他们两个人以及他们各自麾下的人马,心情完全不同了,一路上欢声笑语,凯歌不断。

    金国凤的两个儿子,还有他的一众家丁们尤其兴高采烈。

    因为金国凤出任宁远总兵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出乎他们每个饶意料之外。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叫做喜出望外,那么这一回,他们就算是赶上了。

    之前在松山城里坚守了那么久,几次三番差一点被鞑子的大军攻破,这些人对鞑子重炮和猛攻到现在想起来也仍然是心有余悸。

    既然现在有了机会离开松山,而且是跟着金国凤高升宁远总兵,光明正大地离开松山,他们当然高兴了。

    如果不是杨振及其先遣营火枪队的士卒也在他们返回松山的队伍里,估计他们就要更加肆无忌惮地庆祝脱离松山那个险地、死地和苦海了!

    张臣跟在杨振的身边,有点不明就里,看见一路上杨振的情绪并不怎么高涨,以为是杨振因为丢了宁远总兵而不快。

    “大人!松山城比不上宁远城,看起来松山是前线,宁远是后方,可是松山也有松山的好处啊!

    “大人想想,宁远城里可有巡抚大人,有兵备道,有分巡道,将来上面不准还会有总督和总监,大人人若是在宁远做个团练总兵官,做得了主吗?

    “大人要是干出一番事业,打出一片地,我看还是松山好!大人做了松山团练总兵官,松山城里的所有官军并受节制!那就是大人了算啊!

    “而且我看夏成德和吕品奇两个,也还过得去,都不是难打交道的人!我们前番救了松山之围,于他们也算有点恩情!今后归了大人节制,想来不会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他们若是真敢如此,在松山城里,大人了算,咱们随便寻个由头,也就能料理了他们!”

    张臣趁着一行人路上下马吃干粮,给马饮水吃草的机会,来到杨振的身边,尝试着开导杨振。

    对于张臣的开导,杨振只是冲他点点头,算是表示自己知道了。

    杨情的情绪不怎么欢快高涨,并不是因为对出任松山总兵不满意。

    相反,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张臣看到的那些东西,他也都看到了,与其在大地方听人吆喝,不如到地方独当一面。

    他在返回松山的路上情绪不高,是因为这一次到宁远来,见到了王德化。

    王德化对他和方一藻的那些话,证实了杨振之前的很多猜想,在辽东的形势如此严峻复杂的局面之下,大明这一边的内耗实在是太严重了。

    杨振这个新任的松山总兵不仅要防着满清鞑子的军队,而且还得加倍心,防着自己近在咫尺的友军。

    与此同时,他还得防着远在山海关的高起潜给他下绊子、挖大坑,甚至直接朝他放冷箭。

    眼下的山海关外,尤其是宁远以北的几个前线城池,比如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看起来城池连成了一片,防御体系甚是完整,但是一到了鞑子南下攻略的时候,大家都是闭门不出。

    而满清鞑子的军队也有默契,往往放着其他的城池不打,就专门只打松山。

    原本历史上,金国凤调离松山,当了宁远总兵之后,吴三桂接替金国凤担任了松山总兵。

    这之后,鞑子军队南下,不仅绕开了锦州、杏山、塔山等地不打,而且连松山也绕开了,直接去攻打了宁远城。

    就是在这一战里,根本指挥不动宁远驻军的金国凤,不得已只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众家丁,孤军出城,最后战死在了城外。

    在杨振来自后世的记忆中,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崇祯十二年的十月里,也就是半年之后。

    如今,杨振自己虽然避免了这个兵败身死的命运,却也让金国凤再次踏上了他在历史上走过的覆辙。

    一想到这些,杨振的心里就感到难过。

    这样的历史必须改变,既然如今是自己当上了松山团练总兵官,而不是吴三桂,那么在接下来的鞑子入侵宁远之战中,松山城的大明军队就绝对不能再形同虚设了。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2.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3.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4.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5.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6.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7.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8.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9.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0.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1.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2.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3.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4.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5.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6.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7.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9.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0.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1.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2.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3.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4.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