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一二三章 达成

第一二三章 达成

    不过,眼看着方光琛一脸期待,一腔热情,自己却也不能直接打他的脸,再能不能当上总兵,还真是要看眼前的这个子呢。

    杨振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坚持自己的决断,当下斟酌着话语对方光琛道:“我当然也想回去宁远做总兵!

    “宁远位居关外枢要,粮足,兵精,权位也重,而且地处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以及连山之后,怎么都更安全,也更有展布的余地!

    “再,我若是能回宁远城出任总兵,对于巡抚大人下一步真正节制关外诸军,自是较为有利!”

    到这里,杨振看着方光琛目光炯炯的那双三角眼,突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才接着道:

    “但是——,也正是因为宁远城的战略地位太重要,处于眼下关外形势之腹心,我这个外来人,却又肯定坐不上宁远总兵之位!

    “在辽东地界,做个总兵容易,但是要做宁远总兵,即便是一个团练总兵官,却也是难上加难!即便有巡抚大饶保举,我也十有八九坐不上去!

    “因为,现在的辽东,不是过去的辽东了!有些人是绝不会希望我出任宁远总兵的!也是绝不会乐见巡抚大人完全掌控宁远城的!”

    乍听这话,方光琛有点讶异,半信半疑地看着杨振,盯了好大一会儿,仿佛是要从杨振的脸上看出他真正的心思来。

    但是,他从杨振一片真诚的脸上、眼睛里,看不出来有什么隐藏的企图,而杨振能对他这样的话,也可看出是在掏心掏肺了。

    然而这个时候,只见方光琛叹了口气,也不话,在昏黄的灯下,缓缓闭上了眼睛,居然“闭目养神”起来。

    杨振也不打断他,就是静静地看着他。

    杨振知道,这个方光琛既然在后来能够成为吴三桂的谋主,并在几十年后,已经到了垂垂老矣的年纪,还帮着吴三桂策划反清的事业,他就不是一个善茬子。

    杨振相信,自己的这个道理,只要方光琛一琢磨,就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果然,方光琛闭目养神良久之后,突然睁开了眼睛,对着杨振道:“杨兄以为谁会是掣肘此事之人?!你的那些人是他祖大寿,还是洪督师?!你与洪督师从未谋面,你怎知洪督师容不下你做宁远总兵!?”

    杨振见方光琛已经彻底抛下了面具,连祖大寿的名字都直言不讳地了,心下知道方氏父子恐怕对祖大寿已经有点忍无可忍了。

    可是他却知道,这个时候的山海关外,已经是祖大寿的下了,如果哪个文官不能与祖大寿共事,远在京师的朝廷,或者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会毫不犹豫地将他调离辽东,不管是他是总督还是巡抚。

    所以,杨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倒是很想借着这个机会劝劝这个方光琛,告诉他提防祖大寿可以,对祖大寿不满也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当众表露出来,或者搞到撕破脸面的地步。

    一旦如此,抚镇争权、不能和衷共济,那么失败的一方、受损的一方,一定是抚臣。

    因为抚臣是文官,无一兵一卒,朝廷可以随意处置,而镇臣却大为不同。

    特别是像眼下的辽东总兵官祖大寿这样的大将,朝廷绝对不敢轻易处罚。

    因为他们手里的军队,早已经不是朝廷的了,虽然还是照样拿着朝廷的粮饷,但是他们的军队已经是他们自己的私军了。

    如今辽东的守军主力,正是妥妥的祖家军。

    可以,目前整个辽西大地上的各个城池守军之中,只有杨振这个孤魂野鬼领着的这支数量少到不能再少的军队,属于祖家军体系以外的军事力量。

    “不乐见我当宁远总兵的人——那可多了!祖总镇算一个!祖总镇可是世袭的宁远卫指挥使出身啊,多少年来,宁远都是祖家的地盘!以现在辽东的情形,祖总镇怎么可能看着我这个外人出任宁远总兵,掌握祖家的命脉呢?!”

    杨振完这个话,看见方光琛点零头,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当下接着道:“巡抚大人若要在辽东巡抚的任上干出一番业绩,就不能不与祖总镇好好相处!

    “俗话,不忍则乱大谋!方兄弟可曾考虑过,以现在辽东的情形,若是抚镇不和的消息传出去,辽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朝廷又会作出何种选择?!这一点,还请方兄弟转回宁远之后,多多劝谏巡抚大人!”

    杨振没有明抚镇不和的消息传出,朝廷会做出何种选择,但是方光琛一听就知道了。

    方光琛虽然不是进士出身,虽然没有朝廷命官的身份,可是他毕竟是世代官宦家庭出身,跟着其父方一藻在官场上辗转多年,对当前的朝廷乱象清楚得很。

    当下,方光琛听了杨振对他推心置腹的话语,也不话,只是看着杨振重重地点零头。

    看见方光琛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杨振接着道:“我杨振是巡抚大人从大牢里捞出来的,到了辽东这块地上,与巡抚大人早已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了!

    “这一点,我看得很清楚!我也由衷地希望巡抚大人能够在辽东站稳脚跟,干出一番业绩,然后回到朝堂之上入阁拜相!若能如此,满辽东最高心人,除了方兄弟你,就是我杨振了!”

    到了此时,方光琛已经从刚才杨振的话里面理出头绪了,他不得不承认,杨振的有道理。

    对于杨振出任宁远总兵的事情,即便是方一藻不考虑祖大寿的反应,到了山海关高起潜高总监手里,恐怕也通不过。

    杨振是方一藻从大牢里捞出来的不假,然而是谁把他关进大牢里去的呢?

    正是现在坐镇山海关的蓟辽总监军高起潜。

    这一点,方光琛知道的很清楚,而且他也知道,就因为把杨振及其旧部从大牢里捞出这件事,让方一藻明着得罪了高起潜。

    当祖大寿提议让杨振领着他的旧部去救援松山的时候,方一藻之所以没有明确反对,其中就有方一藻听信了方光琛的建议,企图与杨振尽快切割开来,以便缓和与高起潜关系的原因。

    只是风水轮流转,如今阴差阳错之下,杨振居然真的给松山解围成功了。

    与此同时,方氏父子也对祖大寿及其祖家军彻底死了心,机缘巧合之下,开始把剩下不多的希望,转而寄托在了立了大功的杨振身上。

    杨振与方光琛既然都把话开了,两个人之间交谈也就没有了一开始的那些顾忌,方光琛追问杨振:

    “杨兄!如果确实不能回宁远做总兵,那么你以为,这辽东地界眼下还有哪个地方,将来进可攻、退可守,适宜我们建功立业?!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地方,我父可以保举你做彼处的总兵!”

    杨振其实也曾想过义州,从地利的角度上,义州的位置极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松锦防线而言,守住义州,是守住锦州的一个关键。

    同时,从人和的角度上,现在杨振先遣营里的将士大多数都来自义州的广宁后屯卫,到了那里,也有助于激发部下保卫家园的血性和斗志。

    然而,义州距离大海太远,不是一个在杨振的计划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所在。

    而且,第二次松锦大战开始前,黄台吉会首先派出大军占领早已成为废墟的义州,在那里重新建城屯兵。

    对杨振来,现在过去经营,已经有点来不及了,一旦失败,连逃都没处逃。

    权衡来权衡去,杨振终于道:“松山!方兄弟!松山!如果你和巡抚大人要保举卑职出任一方总兵,我以为在今日之辽东,非松山莫属了!”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