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凛冬长夜> 第152章 书籍?

第152章 书籍?

等到李膏兴冲冲的带着麾下一千余人的士卒,整齐的走入水营的校场之中,李膏命令士兵原地待命后,就急忙领着麾下的五六名亲信,向着停靠在水营内的安平堡号而去。

这还是李膏第一次登上红夷的盖伦船,以往那些红夷的盖伦船出现,他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就算那些盖伦船靠岸,船上的红夷对外人也是异常的警觉,绝不会容许任何外人踏上船。

等到李膏带着人进入安平堡号的船舱中时,杨三生故技重施,再次让萧平等人把这些朝鲜士兵围了起来,同样的操作,不多久,这批朝鲜士兵全都拿着钱,开开心心的扔下武器装备离开了。

等到李膏等人一脸怒气的离开安平堡号,等待他们几人的则是黑洞洞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刀刃。

“郑基!你这个卑鄙小人!老子就算是死,也不会放过你的!”

随着李膏被杨三生麾下的士兵拖走,叫骂声也越来越远,郑基的脸色才慢慢恢复平静。

“让将军看笑话了。”

郑基整理好心情,对着杨三生恭敬道。

“无妨,郑大人的忠心日月可鉴,只是那李膏执迷不悟,与郑大人无关。”

………………………………

处理好李膏的事情后,杨三生就命萧平、王远清和郑基领着五百人去接管耽罗城的城防,并让郑基当众宣布,今后整个济州岛和耽罗城由王远清及萧平等人管理,至于剩下的五百陆军和冯保的两百海军则继续留在水营内。

又过了两日,等到冯保、萧平和王远清彻底理清头绪,并把李珲等人安置好后,杨三生这才率领安平堡号、飞象号、飞狐号、飞豹号离开济州岛,留下飞狮号和足够的弹药守卫着济州岛的安全。

此时,杨三生带来的那50艘商船,此刻应该正在旅顺口附近的海域等待着他的到来。

旅顺口,今大连市旅顺区。元代称狮子口,明代改称旅顺口。东北最大出海口,旅顺,取出海顺遂之意。

只不过,如今的旅顺口并没有军港,只有一些可供船只停靠的公共码头,因为旅顺港是在满清光绪年间,由李鸿章在此经营多年并修建的。

此番杨三生带来的50艘商船,船上的水手都是一些普通人,每船也就50人,共计两千五百人,别看这些人不少,但却全都没有什么战斗力。

………………………………

几天后,杨三生乘坐安平堡号来到了旅顺口海域,同麾下的商船队汇合,由于他的旗舰安平堡和和其他三艘战舰太过显眼,且并未表明身份,船队庞大,旅顺的明军水师,对他们的到来充满了敌意,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明,否则拒绝他们这些船只靠岸,眼下,杨三生不太愿暴露身份,只能率领船队继续沿岸往南航行,先找一个简易的码头停靠,然后再做其他的打算。

就这样,舰队航行了半天的时间,抵达了一处简易的码头。

此处的海面上差不多有60艘的船只停泊在周边,这些船只中,绝大部分都是杨三生的船只,剩下的商船有7艘,但并不知晓这些船的来历。

不多时,经过双方人员的交涉,杨三生也从这些商船上的人口中得知,此处是金州的一处简易码头。

‘金州?!这地方现在不是鞑子的地盘吗?!’

得知此处的名字,杨三生皱着眉头,他没想到,此处居然会有大明的商船出现。

如今已经是1633年1月初,辽东寒冷的天气让刚刚走出船舱的杨三生也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哪怕他身上还穿着厚厚的貂皮大衣。

船上其他的海军士卒则穿着厚实的棉衣,口中哈着白气,正在船上忙碌着。

“少将军,目前这金州被鞑子控制着,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徐玄是这次50艘商船的贸易负责人,主要负责此次的贸易事务,而他的意思也很明显,如今辽东除了旅顺和几个海岛还属于大明,剩下的地盘全都是鞑子的。

徐玄刚说完,岸边不远处就有几十辆马车和牛车往这边赶来。

“情况我了解,你先去把货物都统计好。”

说完,杨三生就领着几名侍卫,从安平堡号上来到陆地,向着岸边正在装运货物的马车和牛车而去。

………………………………

很快,杨三生就来到几辆正在装货的马车前,只见,这些马车上装着几个大箱子,不知道箱子里装着什么东西。

随即杨三生看了看拉车的马,又对着身旁的石吉祥使了一个眼色,石吉祥心领神会,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趁着没人注意,狠狠的把石头扔向马的头部。

顿时,拉车的马一声嘶叫,前蹄高高抬起,瞬间发疯似的奔跑,瞬间就把马车上拉的货物给摔在地上,同时,这些箱子落到地上,直接把箱子里的货物撒了一地。

此刻,当杨三生看到散落一地的书本时,这才知道,这些箱子里装的居然只是一些书本。

看见周围那些马车夫和商船水手慌乱的追赶乱跑的马,还没来得及捡起散落一地的书本,杨三生则毫不客气的捡起地上的一本书,随意的翻看起来。

只不过,杨三生捡起书本,刚随意的翻看了几页,就被一道话音给打断了。

“这位公子,这些书籍乃是我家大人花钱买的,公子就这么随意的翻看别人家的书籍吗?”

不远处,迎面走来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方身上也穿着名贵的貂皮大衣,其身后跟着十余名模样凶狠的仆人,语气不善的说道。

“噢,是吗?你家大人居然对农业感兴趣?”

别看古人定下的士农工商四个级别,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士人,可实际上却是,种地的农民永远属于最底层的人,被剩下的士工商欺负的惨不忍睹。

如今居然会有商人花钱买和农业相关的书籍,杨三生心里是一百个不相信。

从古至今,有多少当官的知道农作物的成长周期和农作物的习性,以及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这位公子,我家大人对农业是否感兴趣,与尔等无关,奉劝尔等还是速速离去,这辽东兵荒马乱的,做点生意不容易,别以为人多船多在这里就可以横着走,这辽东可不比其他地方。”

年轻人轻蔑的一笑,饶有兴趣的看着杨三生一行人。

虽然此刻这里有大量的船只停靠,甚至还有几艘红夷的夹板船,可那又怎样,这里可是鞑子的地盘,这些人和自己一样都跑来和鞑子做买卖,难道他们还敢坏了这里的规矩。

要知道,鞑子现在可是急缺物资,正是赚钱的好时机。

听到眼前之人言语中的威胁之意,杨三生并未放在心上,笑着说道。

“这位公子说的对,是在下莽撞了。”

说完,杨三生正准备把手中的书籍合上,却猛然看见这本书的作者署名,身子明显一愣,然后还是规规矩矩的把书籍放到地上的箱子中。

“哼!”

年轻男子冷哼一声,看到杨三生服软,随即吩咐手下的人把地上的书籍收拾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2.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3.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4.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5.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6.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7.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8.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9.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0.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1.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2.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3.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4.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5.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6.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7.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8.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0.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1.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2.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3.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4.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