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乾九皇子> 第128章 宁为百夫长

第128章 宁为百夫长

“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到了战场之上,两眼必然瞪的极大,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定然转头就跑。”

“归根结底,就是不想死战呗。”

“说实话,这等想法可以理解,怕不怕死暂且不说,那点军饷甚至不够日常开销,而且死后还得不到妥善安置,往死了冲才真的要被人唾弃了。”

“我要求不高,只要你们气势足够,便就心满意足!”

大家更是惊讶。

这像是一军主将所能说出来的话么?

居然信誓旦旦表示理解他们想法,甚至还暗示他们可以溃逃。

他们本以为自己已不甚正经,不想宁飞比他们还要不当回事。

这感情好啊,没有什么事是比主将领着逃跑更得他们心了。

“殿下,怎么个有气势法?”

人群中走来一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凌!

“你怎么也在这儿?”宁飞有些惊讶。

张凌笑道:“蒙您指点,小人们闹了些事,便就离了北镇抚司,调至乔将军手下的右威卫做事,听闻陛下欲让殿下率兵前去陇西平叛,焦躁不已,却也无济于事。”

“幸而沈侯爷心疼我等,便就将我等调往监门卫,这才顺理成章出现在此,先前因您亮明身份之时还需行礼,因此并未站出,还望殿下见谅。”

宁飞笑道:“你们有心护我,我又岂能生气?”

“说回正事,出征之前,本宫准许你们回家探望妻儿老小,但前提是,必须替本宫宣传一首诗!”

虽说正武帝不准宁飞进城的想法呼之欲出,但没说不准士兵回家,毕竟开战之前回一趟家是军中惯例,宁飞还有代天巡狩之权,如此行事倒也不算出格。

士兵们自然高兴,纷纷让宁飞开尊口。

......

镇北侯府,沈婉秋与魏国公分主次落座,红鸾站在下面,神情激动的背诵宁飞那首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好个胜作一书生!”

沈婉秋和魏国公瞳孔放大,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虽说知晓宁飞有不世之才,到底他先前未作这等边塞之诗,其中豪强壮志,简直直冲云霄!

“侯爷,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魏国公哪里还顾得上国公身份,站起来激动的同沈婉秋说话。

沈婉秋则哈哈大笑,眼中泛起些许泪光,她果真没看错宁飞!

“既要出征,咱们理应表示一下!”

言罢,沈婉秋起身,同魏国公一同离去。

红鸾望向军营方向,不禁幻想起宁飞奏凯而归时的模样,登时喜不自胜。

东宫。

太子听闻这首诗后,瘫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回神。

贺琳、戴忠等人则个个面色难看,仿佛下一刻便会生吞活剥了宁飞一般。

“你那堂弟委实不太听话,戴家家事,我想不用我们插手了吧?”贺琳寒声道。

戴忠摇头道:“现在不是动他之时,贺大人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这位‘代天巡狩’的钦差大臣吧。”

所谓代天巡狩,即给了宁飞处置文官之权,这于陇右而言可不太妙,而且这等例子绝无仅有。

毕竟若是武将所到之处皆压当地文官一头,极有可能令其一家独大,按正武帝性子,不该如此,但却还是做了。

这意味着,正武帝发自内心想保宁飞,形势于太子一派而言十分不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宁飞若是走出陇右,我定提头来见,戴大人满意了么?”

二人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没法子,三人皆在文学上有些造诣,虽说写不出堪比唐代大家的诗,但鉴赏能力非一般人能比。

这首诗的影响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宁飞死了还好,若真就奏凯而归,不愁武将集团不为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

都察院。

余松听闻这首诗后激动的手抖不已,沉默许久,方才对身边人道:“让当地监察御史与巡抚无论如何给宁飞提供便利,万不能令其败北!”

这是余松能想到的,唯一能给宁飞提供的帮助。

这货不仅已名扬都城,甚至在不久后的将来会闹得天下皆知,无形中绑架了余松。

倘若败北,反噬极重,一旦百姓再不信任乾军,还道他们雷声大雨点小,不敢说大乾必亡,于余松而言却也难以接受。

况且他本就没有理由作壁上观,陇右于大乾而言十分重要,必须得彻底平定叛军,方才能确保西律不敢进犯大乾。

天阳殿。

正武帝冷笑道:“不愧是朕儿子,倒也有几分朕年轻时的风采,只是牛皮吹的如此之大,倘若输了,他可就要万劫不复了。”

比起那一干人的大惊小怪,正武帝显然镇定的多。

这首诗文学造诣固然极高,但事在人为,宁飞若对不起如此之好的文采、决心,亦不过是个小丑罢了。

说是这么说,正武帝身为大乾的正武帝,自然不能作壁上观,任由宁飞以小博大,掌控不住局面,便对太监道:“火速去将御前军器所提举官换成新任右威卫将军甘瑞,记住,是暂任!”

大乾造军械部门有三,甲坊署、军器监与御前军器所。

前两者基本已无职权,归根结底,依旧是正武帝制衡之道作祟。

他登基前,大乾军械皆由甲坊署制造,归少府节制,并无专官。

这个少府可不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个少府,前者为九卿之一,后者只是唐代县官的别称。

少府主要有两个职责,一是服侍宫廷,二是征税收献,皆是为皇家服务。

还有其他细职,比如铸钱,都和以上两个主要职责一样,同其他部门职能高度重合。

又因机构庞大、属官众多,超过实际需要,正武帝外号“大乾户部尚书”,岂能容忍这等事发生,少府当时又归尹宝森节制,索性将其拆掉。

就是甲坊署、弩坊署这等并无替代部门的机构,也另设了诸如军器监这样的部门划归六部管辖。

但这依旧不符合正武帝的制衡之道,为防止文官因此给武将暗中使坏,又成立了御前军器所,起初军器监还有监造之权,如今却已徒有虚名,除储备人才外别无他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2.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3.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4.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5.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6.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7.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8.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9.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0.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1.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2.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3.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4.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5.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6.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8.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19.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0.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1.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2.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3.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24. [历史军事] 开局成女帝俘虏想用美人留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