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隆庆中兴> 第36章 上疏(四)

第36章 上疏(四)

见大臣们走了,黄锦本想上去请嘉靖休息,但是嘉靖眉头紧皱,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黄锦也不敢上前打扰。

半晌之后,嘉靖才睁开眼睛,黄锦连忙说道:“皇爷可是有什么事烦心,可要奴婢办什么事?”

嘉靖摇摇头说道:“黄伴啊,裕王这奏疏是自己写的?”

黄锦点点头,他最初也不相信这是裕王自己写的,可是自己详细查问了东厂在裕王府的暗桩,也问过了锦衣卫在裕王府的暗探,裕王的三位讲官都没有向裕王说过倭寇的相关事情,刘忠、滕祥更不可能了。

嘉靖思索了一会,说道:“既然裕王上疏说了倭寇的事情,那就肯定有了成算。黄伴,你去一趟裕王府,当面问问裕王,既然他说道东南的倭寇,那问问他对倭寇有什么看法,可有解决之法?”

黄锦躬身领命而去。

裕王府,朱载坖正坐在书房内思索着,自己上疏后,恐怕自己的父皇很快就会派人来询问自己了,对于这点,朱载坖还是判断的比较准的,嘉靖生性多疑,而且裕王一向没有表现的很聪慧,现在突然就倭寇的问题发表意见,这必然会引起嘉靖的猜疑,而且这种事情又不好让朱载坖上疏说明,最好的办法就是派黄锦当面问清楚。

其实对于自己的储君地位,朱载坖一点都不担心,毕竟景王死在嘉靖前面,随他怎么作妖都不可能继位。而且嘉靖和大臣们也并不喜欢景王,只不过他母亲卢靖妃毕竟受宠罢了。

嘉靖曾经先后册立两位太子, 因张皇后与方皇后都无子,两位太子皆以皇长子身份而立。但是两位太子都半路夭折,皇三子朱载坖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嘉靖晚年迷信方士,不再册立太子, 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乃令景王之国。在景王死后:“帝谓大学士徐阶曰:‘此子素谋夺嫡,今死矣'。”由此可见,裕王虽未被正式册封为太子,但已经被嘉靖默认为皇储。

但是朱载坖觉得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等着自己老爹蹬腿,过两年的嘉靖倭乱,荼毒东南,虽然大明靠着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最终平定下来,但是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而今年正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

当然,朱载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其实按照大明祖制,太子守南京,仁宗、宣宗都是以太子身份守南京的,自己在京师,只不过是个毫无政治影响力的皇长子罢了,但是在南京,却可以实实在在的影响政局,而他现在需要一个机会,就是嘉靖三十四的倭寇袭扰南京事件。

在此之前,他需要在嘉靖面前营造一个熟知倭寇的形象来,然后就是等待了。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制止王本固杀王直,现在王本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在浙江,必杀王直,王直在时尚能统御群倭;王直死後,倭寇大举报复,加之失去统御,造成两浙等地大乱十年。

若是能够用王直牵制一部分倭寇,东南的抗倭必定会轻松许多,现在固然倭寇很猖獗,但是大批的倭寇还没有深入内地作乱,等到王直死后,才是群魔乱舞的时代,朱载坖正在思考的时候,黄锦已经来了,他屏退了所有人,直接进入书房。

朱载坖连忙起身,黄锦笑着说道:“裕王殿下,今日咱们可是见得勤了。老奴奉陛下口谕,有一事问裕王殿下。”朱载坖早就猜到了黄锦想要问什么,黄锦所来就是针对之前的奏疏,既然朱载坖说倭寇肆虐非常严重,那该怎么解决,总得提出一个方案来吧。

朱载坖笑笑,其实对于倭寇,大明最后还是摸索出了办法的,一来是卫所兵既然全无用处,就应当招募营兵作战,戚家军就是很典型的营兵。不是募兵,营兵中当然有不少是招募而来的,尤其是戚继光的戚家军,都是募兵而来的义乌矿工,但是营兵仍然是脱胎于卫所制度。

大规模的募兵,出现于土木之变后。到正德时期,募兵主要由地方行政系统管辖。这一时期的募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募兵秋冬操练,春夏务农,或冬春操练,夏秋务农。在北部边镇,因战事需要,部分募兵由卫所代管,但并不直接补为卫所军,明中期以后,民兵补充到卫所军的不足,参与卫所军的诸项事务。

募兵不等于营兵,募兵是营兵的主要来源,但有部分募兵隶于卫所。由卫所官召集的募兵一般隶属卫所,卫所官负责招募,经督抚批准即可。隶属于卫所的募兵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入卫所军正额,由卫所代管,二是卫所军被抽调到别处使用,以募兵来补足原额。

现在东南卫所显然已经无用,只能组建营兵,一是抽调卫所中的精壮之士,二是招募地方的兵员,尤其是义乌矿工,三就是从北方抽调一支轻骑,倭寇没有骑兵,一旦上岸,机动能力有限,明军要是能配置一些轻骑,再依托沿海建立的烽燧系统,对上岸的倭寇予以歼灭。

还有就是发展水师,真正能够消灭倭寇的,只有水师,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正路。为什么永乐年间倭寇销声匿迹?日本人是贱,但是不傻,要是那会去找朱老四的晦气,你看郑和敢不敢带着宝船上门找日本人聊聊,现在大明的水师只能说聊胜于无,没有水师,大明的海疆不就是任人驰骋吗?倭寇主要选择明军防卫松懈的地方登陆即可。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住王直这条小命,朱载坖说道:“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而王直船舰上千,帆桨连天,诚为此中豪杰耳。且其老母等俱在大明,心向大明,若皇上仁慈恩宥,赦彼之罪,招之使来,量与一职,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于国不失为良法。”

黄锦仔细听了朱载坖的陈述,记下后返回万寿宫告知嘉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2.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3.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4.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5.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6.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7.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8.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9.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0.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1.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2.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3.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4.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5.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6.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8.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19.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0.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1.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2.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3.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24. [历史军事] 开局成女帝俘虏想用美人留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