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王之所指,虽死亦往矣> 第22章 北原异动

第22章 北原异动

三万多的俘虏被押解到矿山,挖矿到死将是他们的宿命。

王家军在江东城休整,一是大军多日长途跋涉,已经有了些许疲惫,二是等待金陵城的补给到来。

江东城一战,子弹没有消耗多少,炮弹却是打出去了一半。

加上一路消耗的粮食巨大,剩余的粮食不足以支撑王家军继续征战,太长的补给线势必会造成后勤保障的压力成倍增长。

而且目前也不知道该打哪里,敌情不明,干脆就原地休整,等待几日。

京都城皇宫议事殿

大华帝国王天赐端坐在龙椅之上,诸葛侯刚刚被封为当朝宰相。

六十多岁的诸葛侯红光满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官场沉浮数十载,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从此以后,放眼整个大华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大华帝国的宰相,当真是三权合一,集军,政,财三大主要决策权于一身。

可以说,除了皇帝可以否决他的决议,其他的部门和主事者只能无条件执行。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

“皇上!臣有要事禀报!”

兵部尚书李步德出列说道。

“李尚书但说无妨!”

李步德说道:“根据线人回报,北原帝国正在调集军队,谋划春来之日,挥师百万铁骑南下!陛下,我们要早做打算啊!”

“什么?消息确否属实?”王天赐听闻此消息,惊吓得差点从龙椅上滑下来!

“千真万确!为了能把消息传递回来,兵部在北原经营许久的情报网,几乎损失殆尽!恳请皇上下旨募兵,抵挡北原铁蹄!”

兵部尚书李步德连同朝中武将,一同下跪请命。

国难当头,李步德也放下了自己的那点营营苟且,大华帝国要是没了,他哪怕积累再多财富,也没命享受哇!

户部尚书又不合时宜站出来了:

“皇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国库空虚,实在无力支撑组建大军的消耗,除非提高赋税,筹集到足够的军饷方可!”

提高赋税?

王天赐也不是傻子!

虽然他极少出宫,但对于民间民意他也了解不少!

根据皇家卫年前的调查汇总,大华帝国如今的各项赋税,名目繁多,各地层层加压加码,百姓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如果再提高赋税的话,都不用北原帝国打过来了!

大华帝国的百姓都会直接暴起造反!

“朕要的是良策!提高赋税这类的馊主意就不要再说了!”

王天赐忍着火气,太阳穴一鼓一鼓的说道。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一时间陷入了死寂。

当朝武将们,恨北久矣,若是皇上让他们带兵北伐,哪怕战死沙场,他们一无所惧!

可惜大华帝国作为泱泱大国,从太祖立国的繁荣昌盛,到如今国库空虚的地步。

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朝堂被世家大族的人员把控,哪怕是皇帝王天赐都无可奈何。

他们作为只会带兵打仗的武将,在帝国安定之后,军权就已经被皇室收回。

朝堂之上,文武官之间水火不容,文官看不起武官,武官鄙视文官只会动嘴皮子。

然而在奉行中庸之道的大华帝国,读书人的地位非常高,而习武之人,普遍被认为只会打打杀杀,有伤天和!

整个大华帝国崇文贬武,武将在朝中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王天赐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年轻的时候他也有一番雄心,曾经尝试过改革朝政,分化世家大族在国内的影响力。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世家大族在大华帝国根深蒂固,连先皇太祖起事都是依靠大部分世家大族的支持,最终才得以成事!

王天赐推行的所有改革政策,最后全部半途而废。

大华帝国的世家大族们,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第一次浮出水面,走到明面上对抗皇权,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如若不是没有合理的借口起事,也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大华帝国又得改换名号了!

王天赐也惊惧世家大族的能量,不敢再提改革之事,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利益代表们,更是趁机瓜分权利,各成一派。

从此以后,王天赐等同于被架空,朝中大小事他只能顺着一众官员的意见来。

各世家大族势力,以诸葛家最为势大。

朝中派系林立,却都以诸葛侯马首是瞻,无他,只因诸葛家掌管十万京都守备军!

诸葛侯的三个儿子,老大诸葛天任华东总兵,统领二十万大军。

老二诸葛地任华西总兵,统领十五万大军。

老三诸葛人官至兵部侍郎,仅仅只比兵部尚书李步德低了半级。

诸葛侯身为王天赐岳父,既是国丈又是当朝丞相,家族子弟还掌管大华帝国过半军权。

王天赐当年就是因为有此后台,才想一展拳脚,成就自己大华帝国一代圣主的名号。

只可惜,他想多了,诸葛家世代经营,所图不小啊!

诸葛侯在等,包括他的三个儿子也在等,等一个最好的时机,可以问鼎江山的时机。

如今北原帝国虎视眈眈,现在不是好机会,他不想用自己的家底去抗衡百万铁骑。

想到这,诸葛侯开口说话了:

“皇上!臣有个提议!”

王天赐闻言回过神来,对啊!朕刚封诸葛侯为宰相,可不就是为了赌一把嘛,赌自己的老丈人能帮自己整顿朝纲,扭转国运!

“国丈请说!”

为了得到诸葛侯的支持,王天赐直接打亲情牌了,没有以宰相官职称呼诸葛侯,而是直接呼唤国丈称号。

诸葛侯没有在意,并不会因为王天赐称呼自己这个老丈人的话,而动摇自己的计划。

“臣以为,可派出使团,与北原帝国议和!”

诸葛侯话一出口,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议和?北原帝国凭什么接受议和?”

“依我看,没有成功的希望,明明可以打下整个大华帝国,怎么可能你说议和就议和?”

“就是!除非给的足够多,但是北原帝国胃口大得很,咱们国库老鼠来了都流泪而去,能有什么办法拿出足够诚意?”

正当百官议论纷纷的时候,王天赐一声大喝!

“肃静!”

就算是被架空的皇帝,皇家威严还是存在的。

别的不说,皇家卫那是直属于皇帝的最后一支力量。

要是因为朝堂之上藐视皇权,王天赐命人砍了你,那也是咎由自取!

所以出了皇宫可以骂皇帝,在这可不敢赌王天赐的刀够不够锋利!

看着朝堂之下赶紧闭口不言的文武百官,王天赐的自尊心小小的满足了一下。

看来朕说话也不是毫无用处的!

这不是还能镇住他们嘛!

“国丈继续!这议和之事该怎么施行为妥?”

王天赐此刻别无他法,只能仰仗自己的老丈人出谋划策。

诸葛侯右手撸了一把自己的山羊胡,慢悠悠的说道:

“户部陈尚书所言亦有道理,若想筹集到足够的军资,增加赋税那是必须的!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臣愿捐银钱千两,资助大军抗敌,但是来不及啊!”

“北原鞑子不会给我们时间筹集军资,更不会给我们时间训教士卒!所以我们需要派遣使团代表大华帝国前往北原议和!”

“这是缓兵之计!对外暂且议和,对内筹钱养兵。待到秋季,兵锋一成,就算无力攻伐,自保绰绰有余!”

皇帝开始听着还是要增加赋税,心中不悦!

但是听到诸葛侯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心中泛起共鸣!是啊,大华帝国是朕的江山,同时也是天下百姓的生息所依!

既然国难将至,那么提高点赋税也是理所应该的!

王天赐说道:“那么依国丈所言,这议和使团派谁去比较稳妥?又拿什么作为诚意去议和?”

诸葛侯说道:

“臣以为,议和之事,派遣的使臣必须要有重量级的人带队,至于诚意嘛!没什么比一国公主出嫁和亲更有诚意了!”

满朝的文官一听,精神头来了,对啊!没有什么比公主和亲更有诚意了!

“皇上!臣附议!”

“宰相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时间,除了武官所有大臣都声称同意诸葛侯的公主和亲方案!

武官们想反对!

但最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想了想又算了,全都闭口不言。

“那议和使团带队人选,谁去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说道:“启禀皇上,两国议和大事,当有皇室嫡出的皇子带队方显诚意!”

一位老将军看不下去了,出列阻拦道:

“这万万不可!皇子地位崇高,乃大华帝国之未来,不可轻易涉险!”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北原帝国虽立国不过十余载,但这约定俗成的规矩总会遵守吧!难道他们不怕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好了!不要再吵了!本相知道有位皇族之后很合适,南疆王!”

诸葛侯语一出,四座皆惊!

“那个废材皇子?我滴天呐!”

“就那糟心模样,只会丢了大华帝国的颜面才是!”

“就是!就是!我看宰相是不想自己外孙涉险,又怕得罪其他皇子,才故意这样说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2.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3.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4.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5.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6.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7.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8.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9.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0.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1.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2.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3.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4.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6.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17.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18.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19.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0.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1.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22. [历史军事] 开局成女帝俘虏想用美人留住我?
  23. [历史军事] 痴傻皇子暴躁妃:这个皇子只想苟
  24. [历史军事]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