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分封功臣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汉人居然在草原上的沈儿峪打了大胜仗,那曾经无比盛强的大唐又回来了吗?

整座应天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茶楼酒馆,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拿着《应天时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不仅大人们喜欢,就是小孩子也喜欢,因为上面有他们喜欢的《虹猫蓝兔七侠传》。

这是朱标在前一世看的一部动画片,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片的佳作,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朱标当初也十分喜欢,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真是下了血本,使尽了自己毕生所学,也难怪,一份报纸男女老少都喜欢。

《应天时报》一发布,就在应天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自然引起了特务头子杨宪的注意。

他敏锐的认识到这是在妖言惑众,过高的抬高了冯胜、邓愈这些老兵油子,与陛下偃武修文,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不符。

很快,一份《应天时报》就放在了老朱的桌子上。

本以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功劳,没有想到朱元璋拿着报纸看的是拍案叫绝。

“嗯这文章好,不咬文嚼字的,让人一看就懂!”

杨宪是谁,特务组织的头子,最擅长的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标下,这淮西武将虽然仰仗陛下龙威,建有功勋,可是也有诸多不法。这《应天时报》大张旗鼓的宣扬沈儿峪之战,是在为勋贵们鼓吹,将来势必更加骄纵,尾大不掉!陛下,不可不明察!”

“你不要危言耸听,这《应天时报》颂扬的是我大明的国威,战士的英勇善战,没有一句在夸奖淮西诸将。”

对于这种扰乱朝政的行为,老朱居然不让抓人。

杨宪很是吃惊,隐隐感觉到事情不那么简单:“陛下说的是,如果有其他人效仿···”

老朱神秘一笑说道:“你知道该怎么办!”

擦,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哪知道该怎么做?

杨宪无奈的说道:“是!”

老朱知道杨宪说的牛犇,其实就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朱标。

当初儿子找李善长批银子办《黑猫捕头》的时候,老朱还在汴梁忙于北伐战事。

对于儿子这种不务正业乱糟蹋钱的行为,还专门来信训斥了一番,还让他想办法补齐国库的银子。

所以朱标办报纸的时候特地给老朱说了,还说了办报纸的意义:引导舆论,宣传老朱家爱民惠民之道。

人言可畏,朱元璋不是不知道这种宣传的重要性。

当初老朱两次攻打应天都没有拿下,还是马秀英做了十万个月饼,相约一起推翻元朝,才兵不血刃的攻克应天。

后来陈友谅派赵普胜拿下安庆,这如同插在老朱心口一个刀子,还是朱标用一封书信,引得陈友谅疑心,把赵普胜给杀了。

可是这药用在自己身上,老朱还是心里犯嘀咕。

朱标磨破嘴皮子,终于是说动了老朱,让他试办:如果办好了,就接着办,办不好,就把你给办了。

“爹,你瞧好吧,儿子一定要你满意!”

老朱是个厚道人,在自己家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他的兄弟们。

由于开国的时候,北方战事未平,为了鼓励兄弟们出力,所以老朱一直没有封赏。

洪武三年九月份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纷纷回朝,朱元璋大封功臣,给大家分发迟来的红利。

奉天殿上,文武百官尤其是开国功臣们,无不是一招鲜亮,神采奕奕。

李善长安徽壕州定远人,自朕入滁州时期就追随,调拨军需,屡建奇功。

洪武元年封左丞相,破张士诚时候封宣国公,今封开国辅运推诚文臣,晋升太师,中书省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4000石,子孙世袭。

同时授予李善长免死铁券,可免自己死二次,其子一死。

右丞相徐达,平陈友谅,克张士诚,北伐大都,战功赫赫,初封信国公,今晋封徐达为“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进爵魏国公,俸禄5000石,爵位世袭。

平章政事常遇春功如大将军,吴元年封鄂国公,今封为齐国公,俸禄四千石。

左副李文忠坐镇浙江,屡次阻击张士诚,克杭州,后随常遇春出塞追击元顺帝到上京,逼元顺帝北走。有功晋封为曹国公,俸禄3000石,爵位世袭。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忠除了是功臣之外,还是朱元璋的亲戚。

小时候生活贫苦,二姐夫却家中却颇为殷实,没少周济朱元璋。

朱元璋做了皇帝,没有忘本,封李贞的驸马都尉,还让他穿龙袍。

这次封爵的时候,不仅封李文忠为曹国公,父亲李贞也是曹国公。

父子二人同爵,在史上实为罕见。父子二人同爵同禄,所以在开国公爵中,李文忠的食禄最多。

护卫亲军使冯胜,兄弟二人一起投奔洪武皇帝,为亲军指挥使,拱卫应天。后随洪都王朱文正出塞,收降李思齐,有功,今封宋国公,俸禄3000石,爵位世袭。

右都督邓愈至正十五年,带领万余人投奔洪武皇帝,洪都之战立下头功。后随大将军出塞,今封为卫国公,俸禄3000石,爵位世袭。

原本的楚国公廖永安,在洪武皇帝被困滁州时,率舟师投奔,解了燃眉之急。后被张士诚俘获,坚贞不屈,吴元年遥授楚国公。

后被弟弟廖永忠牵连,被削去爵位,今改封为勋国公俸禄2000石。

虽然都是国公,但是等级明显不同。以战国七雄为一等,如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齐国公常遇春。

春秋时期小国为二等国公,如曹国公、卫国公、宋国公等。

至于廖永安的勋国公和后来的信国公、颖国公就是三等国公。

洪武后期的军方头子蓝玉,如果封梁国公就是妥妥的一等。后来他居功自傲,就被贬成凉国公,成了三等公爵。

刘伯温是太子的人,原本老朱也想封刘伯温为公爵的,朱标坚决不同意,说是要给武将虚荣,给文臣实权,这样朝廷才能平衡。

对于儿子表现,老朱很满意,还把非武功不得封侯定为国策

论功劳,汤和、赵庸、廖永忠也足以封国公。为了调节各方势力,汤和被贬一等为侯爵。赵庸和廖永忠犯有小错,也改封侯爵。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5.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7.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18.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19.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0.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1.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2.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23. [历史军事] 开局成女帝俘虏想用美人留住我?
  24. [历史军事] 痴傻皇子暴躁妃:这个皇子只想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