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小明王死了

济宁是元廷和义军重要拉扯线,时而归韩宋,时而归张士诚,朱元璋攻打江北地的时候,也短暂占领。

朱元璋全力攻打张士诚之计,济宁于被元廷占有。

一场野战下来,常黑子的威名把守将的肝胆都震碎了,济宁不战而降,又复归朱元璋。

济宁之战后,徐达、常遇春兵分两路。

常遇春领兵十万进攻东平,攻打山东外线,徐达领兵十五万,进军山东内线,攻打沂州、益都。

双方约定在济南会师,大军在山东地区走上一圈,整个山东尽数可以平定。

常遇春愈战愈勇,在东平又和元将冯德交手。

东平是今山东聊城,有江北水城之称。

和济宁一样,属于鲁西平原,是华北平原一部分。

由于地势平坦,且没有大山大河,适合野战,尤其是骑兵作战,所以韩宋义军很难到达这里。

就算到了这里,由于后方有元军的牵制,截断义军粮道,所以义军很难取得战果。

冯德打退了韩宋的北伐大军,就自认为是名将,加上他手下还有十万精锐,所以就要和常遇春野战。

手下谋士劝谏道:“将军,贼兵挟大胜余威,士气正盛,我军不可迎战。应该坚壁清野,待其粮草用尽,不战自退。我军乘势追击,可大获全胜。”

这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建议,自古以来,打的就是军需粮草,只要军需一断,纵你有几十万大军也都饿死。

冯德却拒绝了他的建议,“正是因为敌军屡战屡胜,志高意满,所以我军才要迎头暴击,不然他还以为我们元军怕了他!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贼军屡战屡胜,是该到败亡的时候了。敌军长途奔袭,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焉有不胜的道理?”

冯德如此说,手下人都懵逼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那是一场战役,不是这种长时间的战斗。

人老朱家平陈友谅、克张士诚、降服方国珍,你看他有衰竭的迹象吗?

他说出这种话来,可见其不知兵,他是如何做到大将军的?

“可是将军···”

“哎,不要说了。不要说了,传令三军在城南开拓地布阵。常遇春那厮不来则已,他来了我就叫他有来无回。”

手下将领听说,心里暗暗叫苦:怎么碰上这主?

一会开战,我军有利便罢,万一我军不利,赶紧撒欢子跑吧。

还没有开战,将领们就离心离德,为自己后事打算,这仗还怎么打?

这一场大战,冯德十万元军对抗十万北伐军。

常遇春身先士卒,带着长矛军直冲冯德左军。

由于冯德是汉人,手下没有骑兵,只能靠弓箭抵挡吴军的冲锋。

满天的箭雨射来,妄图把长矛军射成刺猬。

长矛军虽然精锐,但是却也无法度过箭雨。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一是机动灵活,一是速度。

看着常遇春的骑兵逡巡不前,冯德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将薛显却带领少股骑兵,去踢封地的屁股,抄了他中军营的后路。

后路被抄,冯德军顿时大乱。

常遇春见状率领长矛军直冲左军大营,左右冲突,长枪所到之处,见人就捅。

冯德军再也抵挡不住,败下阵来,他自己也成了吴军的刀下亡魂。

吴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克东平府。

冯德也算是实现了当初的诺言,让常遇春有来无回。

他不仅没有回去,反而是抄冯德老家,奔济南去了。

常遇春勇猛,徐达比他还要勇猛,他要去沂州收拾叛将王宣、王益父子。

王宣、王益父子是山东地区的豪强地主,当初义军烽烟四起,元廷无力抵抗。

脱脱相国就向元主建议,靠地主武装来对抗起义,河南的李察罕、王保保父子,山东的王宣父子,陕西的李思齐就在这时候顺势而起。

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叛军没有镇压住,反而使北方割据成若干势力。

他们相互之间做的最多的是争权夺利,相互攻伐。

王宣父子和孛罗帖木儿一样,就是这种地主武装,目光短浅,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有奶就是娘。

当初徐达在江北一路攻城掠地,攻克济宁,威逼沂州。

王宣、王益父子被逼无奈,不得已投降大明。

不曾想,徐达大军一退,他居然又反叛,引来朱元璋一顿数落。

徐达虽然是厚道人,可也是有仇必报,所以分兵的时候,他选择山路崎岖的山东丘陵,把平原地区交给喜欢抢人头的徐达。

沂州一战,王宣父子还想依托城池固守,以保全他们王家的富贵。

可是明军这次是有备而来,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云梯、攻城车一应俱备。

沂州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跟着王家父子守城,继续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所以士气极为低迷。

相反徐达这人平日里爱士卒,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意为老徐效死。

听说这是为大将军报仇,小伙子们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冒着箭雨前进。

只一日,就攻下了王宣父子自诩固若金汤的沂州城。

王宣背叛了朱元璋、徐达,他儿子王益也背叛了他。

在关键时刻,王益打开城门,带上一车金银细软,逃命去了。

士兵们带着灰头土脸的王宣来到徐达面前,老家伙还想着求生。

“将军,我投降,我给您做马前卒,为你冲锋陷阵!”

对这反复无常的小人,徐达也没有客气:“投降?你这种三姓家奴,我可不敢用。谁知道你好不好背后捅我一刀?”

“我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我还有妻妾成群,都献给将军!”

“杀了你,这些也都是我的!”

对这种小人,徐达也不说,直接拉出去祭奠死去的兄弟,把她的家产尽数收了,一半分给周边老百姓,一半收入军中赏赐有功将士,抚恤阵亡的士兵。

安排好一切,徐达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同时派出傅友德等人率领别部,进击莱阳诸地。

北伐大军在大明双璧徐达、常遇春带领下,一路摧枯拉朽一般,打的元廷溃不成军。

山东诸地纷纷是望风而逃,捷报像雪花一样传到应天,就在这时候传来噩耗,小明王死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2.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末当藩王
  3. [历史军事]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4. [历史军事] 我辅佐刘备横扫三国,震惊曹操
  5. [历史军事] 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
  6. [历史军事]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7. [历史军事] 【穿越】我爹是异性王
  8. [历史军事]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9. [历史军事] 1850再造中华
  10. [历史军事] 帝国大反贼
  11. [历史军事] 大秦:捡到少年的秦始皇陛下
  12. [历史军事]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13. [历史军事]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14. [历史军事] 带着AI去穿越
  15. [历史军事]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16. [历史军事]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17. [历史军事] 肤施梦记
  18. [历史军事] 易学大师风云录
  19. [历史军事] 三国:成为武侯北伐中原
  20. [历史军事] 亮剑:让你驱逐倭寇,你马踏樱花?
  21. [历史军事] 启禀陛下,驸马爷又要作死
  22. [历史军事] 大乾:帝国独裁者
  23. [历史军事] 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
  24.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